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北京广济寺在哪里 天津广济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4-24 16:19:52作者:稳走感情路来源:互联网

北京广济寺在哪里 天津广济寺在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一生必访的108佛教圣地:京城“宝刹”——广济寺

去过北京广济寺的人,对其印象和评价非常一致:深藏不露!置身闹市、外观并不起眼的广济寺,进去后却别有一番洞天。凤凰网佛教凤行榜带您打卡中国佛教协在地——北京广济寺。

北京广济寺山门

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四路口,被繁华闹市所围绕,但却如同被佛光笼罩般,同所有熙熙攘攘隔离开来,自得一番安然天地。

北京广济寺天王殿

中国佛教协会在1953年正式成立后将广济寺作为了佛教协会的办公地,颇有中国佛教首刹之意。

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进行浴佛典礼

广济寺“中韩日佛教友谊树”

广济寺原址为金代的“西刘村寺”。据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大学士万安所撰《弘慈广济寺碑铭》记载:都城内,西大市街北,有古刹废址,相传为西刘村寺。清初余宾硕作《喜云慧大师传》中称:“宋末有两刘家村,在西者为西刘家村。村人刘望云,自谓天台刘真人裔孙,得炼气法。一日,有僧号且住者过之,望云出迎,求其说法。因为之建寺,曰西刘村寺。”这便是史书上关于广济寺缘起的记载。

元代曾更名为“报恩洪济寺”,金、元两代一直由民间香火供奉。

广济寺石碑

元末战乱西刘村寺毁于战火。到明景泰年间(1450-1457),有人在这里挖出了佛像、供器等物品,方知此处为古刹遗址,至明天顺年间(1457-1464),云游到这里的普慧和尚及其弟子圆洪等发愿集资恢复,开始重建寺院,到明成化二年(1466)建成时,宪宗皇帝下诏命名为“弘慈广济寺”。

广济寺入般若门

明成化二十年(1484)终于建成,此后陆续扩建,形成不同凡响的规模,号称“京师宝坊、斯为第一。”

在清代,广济寺的发展达到鼎盛,几代帝王都曾在这里烧香祈福。于清初设立戒坛,成为律宗道场。

广济寺殿堂局部

1931年失火,主要殿堂及大量镇寺珍品被焚烧殆尽。1935年在军阀吴佩孚的资助下,按照明代格局进行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款对广济寺进行全面整修,使之保留了古寺原貌。

广济寺占地35亩,是京城四大名寺中面积最小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典型的轴对称格局,整齐严谨。

广济寺全景图

从南到北,依次坐落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序,面积虽小,却也是古树茂密,曲径通幽,颇有庄严寂静之感。东西两侧除钟楼和鼓楼外,还有整齐的配殿。

广济寺钟楼

广济寺鼓楼

广济寺的大雄宝殿很有意思,横匾上所写的是“大雄殿”,并无“宝”字。有一种解释是说,殿宇内有很多珍宝,因此在横匾上隐去了“宝”字,因为“宝”在殿内。不论是否如此,广济寺宝物很多,却是事实。

广济寺大雄殿

寺内珍藏许多珍贵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罗汉造像,康熙时建的汉白玉戒台,乾隆年间的青铜宝鼎等。

大雄殿是广济寺最大的殿堂,殿内供奉有三世佛、铜质十八罗汉像(明代)。殿内有一尊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铸造的铜宝鼎,高约两米,鼎身铸有佛教八供(轮、螺、伞、盖、花、瓶、鱼、结)等花纹,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湛,是珍贵的艺术珍品。殿内的长明烛台是明代遗物,由整根檀香木雕成,上面通体盘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为国内仅见。

大雄殿内的佛像

在大雄殿的后壁还悬挂着《胜果妙音图》,这是广济寺的镇寺之宝,为清乾隆时期的指画作品,画中所描绘的是释迦牟尼说法的场景,这是目前所知的国内外最大的一幅指画,极为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大雄殿上的殿脊正中有一面“华藏世界海”,俗称香水海,由下往上依次为琉璃砖烧制的水纹、莲花、梵文等,象征永恒世界,不生不灭。

多宝殿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殿正中供奉三尊明代铸造的铜佛像,两旁高大明亮的玻璃柜中陈列着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越南、美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佛教界来访人士赠送的珍贵礼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多宝殿匾额

北京广济寺内观音菩萨像

藏经楼藏有许多珍贵藏经。现名为“舍利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曾将西山八大处原灵光寺辽代画像千佛塔遗址中发现的佛牙舍利移此供奉,遂改此名。

北京广济寺舍利阁匾额

舍利阁西边有一小院落,院中正殿内砌有汉白玉石雕戒坛一座,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住持恒明的弟子湛佑所置,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是北京城内唯一的戒坛。

广济寺珍藏的佛教经典十分浩繁,仅图书室就有23种文字、17万多部佛教经典,仅收藏的《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寺内还有1721-1753年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版印刷的一部藏文《大藏经》,共231包,是佛教典藏中的珍贵文本。尤其是宋、明血写佛经更为珍贵。

不论你是不是一名佛教徒,这座低调内敛、却殊胜超凡的古寺,都应该写进你的心愿清单,对佛教徒来说,北京广济寺是您必须朝圣的佛教圣地,这个不用解释吧。(图片来源:觉悟号)

延津一村一故事:班胜固广济寺的传说

延津班胜固广济寺遗址位于延津县魏丘乡南班胜固村西部。庙宇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内新建庙宇4座,成座北朝南布局。

广济寺内现存大殿基址1处,碑刻5通,碑座1块,碑首1块,雕件1件。现正殿是在原基址上修建,面阔三间,宽10米,深8米,室内原柱础须弥莲花座,底边长0.7米,座首径0.58米,高0.6米,原房基高1米,宽0.5米。

《重修广济寺佛殿记》碑立于大殿过廊下,半圆形碑首,楷书,碑首题“胙城县班胜固重修广济寺佛殿记”,邑人里居双漳牛拱辰撰文,落款“皇明龙飞嘉靖三十八年岁次未仲夏十有三日立”,碑文记载了邑之东垣十五里班胜固有古刹广济寺,原建于村之离方,后移近村坤方,规模烦宏,正德初适遭兵火,岁荒,后重建佛殿三楹。《重修广济寺碑记》,落款为“大清同治六年夏日”,记载了重修广济寺经过。《重修广济寺彰善》碑,刻于“大清同治三年孟冬上浣”。《重修山门记》碑,刻于明万历十八年岁次庚寅年。

大门前曾立有一对高1.46米,底边长0.5米,青石雕刻石狮,可惜几年前已经被盗。寺内遗存有“广济禅寺”二龙戏珠碑首,龟趺碑座,石刻雕件等。该遗址石刻较多,特别是石狮雕刻精美,对研究地方志和广济寺沿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根据胙城县志记载,广济寺初建于隋朝即(581~618)年间,建于本村巽方老黍凹,由于地势低,容易积水,到了隋朝后期618年,寺院搬到本村坤方四圪挡,此地地势较高,四面又围绕着四个大圪挡,搬至此后香火旺盛。到了唐朝中期(907~960)年间,战争频繁,寺院遭到破坏,之后众筹款重修一次。进入宋朝(966~1279)年间,土匪多次掠夺寺院粮食。到1368年,广济寺己在此地坐落了461年之久。到1519年寺院被土匪烧了,庙主为了安全,在1522年经四川一位将士利用土匪把寺院搬到本村内坤方。到了明朝,寺院雄伟壮观,香客络绎不绝,香火燎绕不断。

广济寺经历了隋、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拥有1497年的悠久历史。这座经历了千年光荫的古寺,不仅香火旺盛泽佑一方,在滚滚不息的历史的长河中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传说故事,让后人代代相传。

传说之一:历史上有位秀才在经过此地上京赶考中,得中状元。在回京上时任又路过此地,家人来报说:父亲病故。状元回家葬父后又守孝三年。状元二次上京赴任,又途径此地,家人又报:母亲病逝。状元再次回家葬母守孝。三年后,状元想:难道吾无上京赴任之命。随后便找位风水先生,看后就在此寺院修行定居。

传说之二:寺院铁钟的来历,有一年发大水,雨下得特大,一位大娘亲眼看到两顶大钟从坤方冲来,她在拿起拐杖站起的一瞬间,漂来两顶钟变成了两个人站在她面前,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姓铁我姓铜,你住班胜固我住开封城。铁钟就停在了班胜固,而铜钟顺水乾方流向开封城

传说之三:1947年8月,解放军住在班胜固村寨中,后方医院在齐村,飞机本去齐村上空轰炸,但看到班胜固村寨中有军队驻扎,就改轰炸班胜固,在村上空投炸弹时,当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村中寨墙上手拿马鞭向外不停的甩鞭,接着奇迹出现了,投下的炸弹全都成斜行落在了寨墙外的水坑中,使解放军和村民平安脱险。此后,村民为庆祝平安脱险,在寺院门前唱大戏一个月之久。

传说之四:一次重修寺院时,大家发愁大殿内四根大柱和大梁。有天,传出卞礼(寺院和尚)去黄河南化斋去了,此人到了黄河南就和当地人商议搞定了大柱大梁。一天吃早饭时,黄河南的人把柱梁送到了村里,问村里人说:卞礼回来了没有,没人知道。运梁人走后,有人问卞礼此事,卞礼说:这半个月我哪儿都没去过?

传说之五:长垣有一家弟兄四个,守着一个后代。小孩病得生命垂危,四处求医无效,听说广济寺上香很灵验,就抱孩子来寺院上香求佛。过了几天,孩子病真好了。于是,这家人给寺院进供许多布匹以感谢神灵。

作者简介:风起时,延津文学摄影爱好者。

座落在芜湖的九华行宫广济寺

雄踞赭山西南山腰的广济寺,傍山而建,殿宇连云,素有“小九华”、“九华行宫”之称,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

始建于唐朝乾宁年间(894-898年)的广济寺,属临济宗,初名水清寺,历代多次重修。柳传唐高宗东徽四年 (653年),新罗园(今韩园)王子 金乔觉 渡海来到我园,遍览名山大川,同年抵达芜潮,在赭山结茅庵驻锡,开坛满经,后定居九华山辟丛林道场,人称他为金地藏王蓉萨。后来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赭山凿山建造广济寺。

广济寺依山构筑,殿殿相接,层层高叠,四重大殿从山翼一直延伸到半山腰,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真可谓“寺占山腰压翠鳖”,充分体现出古代芜湖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从一天门来到广济寺,但见寺外经幢两座,古树环绕四周。进头山门,迎山就是天王殿。正中弥勒佛像 袒胸露乳,大腹便便,美容可掬。“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是他的两句偈语。佛像上端,悬挂着“皆大欢喜”的金字红匾。两旁柱子上刻有芜湖籍著名书画家黄叶村书写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佛像龛后,有一尊护法韦陀立像。两璧四大金刚塑像,身着戎装,威武雄壮,有持宝杵的,有握伞柄的的,有弹奏琵琶的,有攥蛇拈珠的。有人说,这象征着风调雨顺。

出殿沿着盘旋的石阶面上,来到延寿殿。正中为丈六金身药师佛像,左看是日光、月光二配像,座后有华严三圣像,两壁厢二十四尊诸天菩萨立像神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怪容狰狞,有的文静恭敬,有的孔武勇猛,有的装模作样,有的温柔敦厚,有的安坐欲睡,有的站立张望。

顺着赭红色墙壁拾级而上,穿过设有巨鼎香炉的庭院,便到了大雄宝殿,其匾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书。殿中三尊佛像,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像,坐千叶莲花宝座,像前左右侍立伽叶、阿难二弟子;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两边壁厢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神情活现,有怒目作法降龙伏虎的,有温良恭谦捧读经书的,有凝眸沉思托腮假寐的,有嬉皮笑脸随遇而安的。壁后,塑有山峦起伏、四面波翻浪涌的海岛。赤脚立于整鱼头上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肩披璎珞飘带,胸臂裸露,圆润丰满,面容恬静,姿态优雅。她那俊秀的面庞,挂着永恒慈和的迷人微笑,关注着四面八方的香客游人。玉女侍立,金童参拜,其他人物塑像各具神态,惟妙惟肖。

出殿踏上两边石栏贯以铁链的“八十八踏”陡峭石阶,攀上殿前平台,抬头即可仰望到“九华行宫”红底金字竖匾。周围镶有云边的红漆侧门上,漆有黄底黑字楹联:明珠照彻焰摩罗界,金铴振开地狱门墙。这就是广济寺主殿地藏殿。殿前,设立着两米高的巨型铁铸香炉。殿中石台上有四面一式的佛龛,内供四尊金漆一式的3米高地藏菩萨像,各配闵公长老和侍者道明像,四面悬挂着琉璃灯;两壁厢,躬身侍立着十殿阎罗王像,前右侧有文武判官、牛头马面、夜叉立像。后壁接宋代芜湖人孙日汇捐资建造的赭塔,内供金地藏当年渡海南来的坐骑“谛听”神兽塑像,状似麒麟而无角,似虎非虎,似狮非狮,造型颇为奇特。

以往,江浙一带香客朝拜大九华,大都先到此进香。这个习俗流传数百年,至今依然如故。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诞辰日前后,广济寺热闹非凡,附近寺庵挤满香客,沿途香烛、木鱼、念珠等宗教用品和芜湖土特产品生意红火兴旺。白天,地藏殿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木鱼频敲,经声回响,前来烧香的善男信女接连不断。夜晚,成群结队的香客络绎于途,人人手持灯笼鱼贯而上。从山下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火龙在山道上盘旋飞腾,场面蔚为壮观。

芜湖广济寺内藏有一枚金印,刻着八个字:“世传金印,宝若连城”。为纪念金地藏,唐至德二年(757年)用砂金铸成“九龙背纽”金印,方三寸六,重八斤半。印面正中刻有“地藏利成方印”6个阴文篆字,四周镌刻9条神态逼真的飞龙。印柄铸有龙狮立体浮雕:九龙戏珠,腾云驾雾,狮身翻跃,傲视苍穹,画面形象生动,气春山河。金印边款刻有“唐至德二年”字样,可知这件稀世之宝是年代久远珍贵文物,价值连城,名不虚传。

昔日,凡取得做和尚资格者,必须申请盖有此印的“身份证”。香客凡从东路去九华山朝山进香,经过芜湖时都前往广济寺宿坛朝拜,争着将身上披挂的香袋盖上金印,领取上九华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