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
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主要以第一种为主。
姓氏起源源流一
源于董姓,出自帝舜赐予颛顼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己姓后裔中有个人叫飂叔安,史书上亦称廖叔安。飂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他对龙(马)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舜帝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
源流三
源于己姓,出自颛顼帝之孙子吴回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传说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以谆耀敦大,光明四海。颛顼任命其为火正,专门管理火。颛顼逝世后,其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帝喾任命重黎为“祝融”之官称。
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派遣重黎前去镇压,重黎多次镇压而不成功,帝喾大怒,将重黎召回论罪处斩,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继续为祝融之官。
吴回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所以叫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董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董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湖泊的名称。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族屠各部奥矣·毛都氏部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汉字姓为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得姓始祖董父、参胡、董督、董承宣、董印宣
姓氏名人董仲舒: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画家,以他为代表的“华亭派”在山水画方面影响尤大。
董必武:董必武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
董存瑞:1947年3月加入中国。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于上海,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董文华:962年6月29日生于沈阳,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董明珠:出生于江苏南京,企业家,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龙年的新年了,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也是一顺百顺,顺风顺水,巨龙腾飞。今年是龙年,提起龙很多人就会想到龙的传人,而且网上还有人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龙的崇拜,是民众的信仰等等。其实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龙的传人这个词从出现到现在也就不到100年的功夫。龙从什么时候变成高贵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词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今天就聊聊在先秦时期出现的神话传说当中,龙只是许多瑞兽之一,并没有显得特别高贵。
神话传说当中帝王们都是以龙为座驾,古时候上古贤王也就是当时的部落首领们也都被认为可以自由往返于天地之间的大巫师,此时龙就成了他们的交通工具。在当时社会当中沟通于天地之间也是部落首领们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也是龙的最基本的巫术。
对于这些部落首领们来说龙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孔子就跟弟子载语说:专需成龙而治四海地库,春夏乘龙,秋冬乘马。关于皇帝的结局也和龙有关,皇帝在铸成顶以后就有一条龙下来接皇帝,皇帝顺着胡子爬到龙背上飞走,民众只能一边哭一边目送皇帝飞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龙燃,龙燃,龙遇上宾等词来形容皇上驾崩。这个时候龙不仅能拉车,还能养能吃。舜帝手下有个人善于养龙,舜就把他封在董国,这就是今天董姓的来源。
到了夏朝的时候,夏王孔甲也曾经得到了两条龙,一雌一雄。为了养活他们,孔甲特意找来养龙人叫磊,没想到这位磊技术不过关,把雌龙给养死了。于是磊就把龙肉炖了献给孔甲,龙肉实在是美味。这个孔甲吃完了想续杯,磊担心事情暴露,连夜逃走,跑到刘帝定居。后世子孙以地名为姓,就是今天刘姓的始祖。
当然了以上的说法都是史记当中的传说,所以养龙估计也就是养蛇养蜥蜴,保不齐这孔甲是广东人,就好这口。
到了秦汉时期,龙已经开始和帝王联系在一起了。刘邦为了给自己登基增加合理性,非说出生的时候有条龙钻到他老娘肚子里,这样就生下了他。秦始皇也被称为祖龙,皇家此时有意识向龙靠拢,但是龙的形象还没有做到特别尊贵。
在神话传说当中,龙的形象还是以拉车为主,民间也风行奇龙升天。现在出土的汉墓画像石、画像砖当中,经常会出现墓主人乘龙升天的场景。皇帝和官员穿的朝服上也可以绣着龙,区别皇帝的朝服上绣日月星辰,龙不是区分等级的标志。
随着皇权势力不断加强,皇帝跟大臣之间就展开了一系列的龙袍拉锯战。唐高宗年间,礼部官员孙茂道跟皇上提议说:君臣免服务,虽然不一样,但是日月星辰这种元素不显眼反而是龙最显眼。如果官员也能穿龙袍,离远了一看,皇上和大臣穿的都一样,根本显不出皇家尊贵。
所以提议把大臣们身上龙换成麒麟,朝中大员纷纷反对,我们做了一辈子官,就是为了最后穿龙袍改麒麟袍。袍型图案上大臣拒绝让步,礼部官员就只能在皇帝的龙袍上做文章,拼命的往上加今日朱文披褂吊坠以示区别。这让皇帝上朝穿起来确实好看,但是真累到了宋太祖终于受不了了,要求礼部官员改龙袍,既能穿着轻松,又能显示出皇家的威严。
礼部官员和朝中大臣吵了100多年的架,终于在徽宗朝达成了妥协。正宗一品官员可以用龙,但不能用升龙,只许用降龙,就是防止他们乘龙升天,剥夺他们沟通天地的象征资本,这也算是一个折中方案。元朝开始皇权进一步加强。中央三令五申民间和百官不许穿龙袍,此时龙才真正成为帝王的专属。民间向来都是官府越进什么自己越追求什么,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官府规定龙的形象是五爪二角,民间服装就把龙做些修改,把五爪绣的特别不显眼,或者是把其中一个龙角和其他花纹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官府的这种禁令,反而更刺激了民间用龙的热情,进一步让龙纹有了更多样化的发展。
明朝对龙的控制比元朝更为严格,不光龙不许穿,四爪的蟒袍都只能是宦官进臣才能穿。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帝经常赏赐大臣飞鱼服、斗牛服,皇帝说赏赐不会真赏给他们衣服,就是让大臣自个儿做,大臣们就会把鱼和牛设计得和龙一样。
嘉靖年间皇帝出行看见兵部尚书张赞穿着莽服,大怒问内阁大臣说尚书只是二品官怎么有资格穿蟒袍?对方回答说这是您御赐的飞鱼符,指这鱼长得有点奇怪,有两个犄角,所以看起来像蟒。不仅官员们想办法穿龙,在民间大众对龙的解构当中龙也不是什么多伟大的象征。
三国演义里曹操跟左慈点名要吃龙,西游记中魏征更是做个梦的功夫就把龙王给斩了。妖精出身的孙悟空只要心情不好就把龙王贬一顿,唐僧骑着龙去西天取经。由于西游记实在太瞧不起龙了,所以才第一个成了禁书。
等到龙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高大上的形象,那是清末民初以后的事了。1903年思想家严父留学回国,从国外引入了图腾的概念。此时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当中,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满汉矛盾,外蒙古和西藏也在外国人的煽动之下听调不听宣。所以有人提议设一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借此来团结各族人民。
当时闻一多就提出用龙做图腾,首先是民众对龙比较了解,有大众的普及性。其次它只存在于图腾当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当中的一种虚拟生物。有许多不同的图腾柔和成的一种综合体,我们能从龙身上找到蛇身子、鹰爪子、羊眼睛、牛尾巴,正如汉版猛回藏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
所以闻一多的思想核心是通过解读古代神话,让民众们进一步了解一个人尽皆知的上古神兽,以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到了二战时期,美国又拍了一部叫龙种的纪录片,以帮助中国宣传反法西斯战争。这部片子在西方世界一流传,中国龙的传人的形象就彻底的深入人心。
所以龙的传人满打满算,这个说法也就100年时间。而且提出这个说法也不是因为龙高贵,而是因为他比较被人所熟知,不识字的文盲一提起龙也知道是什么。其实文一多先生对龙图腾自己也不是很满意,龙凤在地质时代已然成为地德天威的标记。一姓的尊荣便天然决定了百姓的苦难。所以这个非要给这个民族选定一个象征性的生物不可,那还是狮子吧,愿他早日怒吼,永不沉睡。
文艺多也是我想说的,如果什么时候龙不再意味着尊贵,民众不再追求怎么才能穿上龙袍,这个时候龙才是真正的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关于龙的历史今天就聊这么多,谢谢大家。
哈喽,朋友们好!我是头像君——戏游凡尘,今天又来给大家分享好看的姓氏头像喽!
每个人都在网上有个专属身份,我们用一个图片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来带给大家一个不同的印象,通过头像我们大约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性格喜好。有时候也能看出对方的性别职业,这就是头像君通过观察很多人的头像发展了许多的特点!男女不同,头像图片也使用有区别,相信大家平时肯定能看出来吧呵呵,有的带有职业性的身份头像,有的多以特殊意义的图片头像!都表达着自己不一样的形象!我们用姓氏制作的头像就更加有特点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哦!我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喜庆的新年姓氏头像,2021年是牛年了,扭转乾坤,生活美满,平安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希望,用这样的一款喜庆好看的图片做头像肯定会带给自己更多的好运气哦!好啦快来跟头像君看看制作了哪些头像吧!
本期好看姓氏头像就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期不见不散哦!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点赞哦!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