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家喻户晓的生肖是指哪一肖 家喻户晓的生肖正确答案

发布时间:2024-06-23 06:13:21作者:鹰视狼顾来源:互联网

家喻户晓的生肖是指哪一肖 家喻户晓的生肖正确答案

本文目录一览:

世间动物千千万,为何是它们被选入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家喻户晓,这些动物的前世今生却鲜为人知:龙究竟是什么动物,为何我们自称“龙的传人”?四害之一的鼠,凭什么位于十二生肖榜首?伏羲与女娲等始祖与神灵为何都是“人首蛇身”?华夏大地上动物千千万,为什么是这12种动物被选为十二生肖?

从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到青铜陶塑等文物,动物为古人所利用,所崇拜,亦串联起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

澎湃问吧邀请知名考古学家袁靖,一起聊聊十二生肖的前世今生。

袁靖,知名考古学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动物考古、科技考古,有30多年丰富的前线考古经验,曾主持调查和发掘了山东胶东半岛的21处贝丘遗址,是考古学界金鼎奖得主。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龙\"真的存在吗

@Monicaaa:古时候是不是真的存在龙?为什么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只有龙是虚构的?

袁靖:我们现代人观念中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龙并不存在,这是古人创造出来的想象体。像一些正史里言之凿凿地记载的龙,很可能指的是鳄鱼或者蛇,而并不是我们如今观念中的这种龙。

考古学里有出土过一些图像,如西水坡遗址45号墓出土的蚌壳摆塑龙虎图案中的龙图,造型十分像鳄鱼。而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制龙盘,则看上去像是蛇。而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则同时有蛇和鳄鱼的特征。这证明了龙的原型很可能是蛇或者鳄鱼或者二者的结合。学者闻一多考证过,龙图腾,很可能是部落战争时代,一个以大蛇为图腾的氏族,在部落兼并战争中,兼并了其他图腾部落,为拉拢人心而融合其他图腾,而形成的全新图腾。于是,这个图腾有着蛇的身体,还有“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十二生肖,都是在古人的生活或精神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动物。其他十一种生肖都是真实的,唯有龙是虚构的。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

首先是龙与农业的密切关系。龙的原型很可能是蛇和鳄鱼。蛇是先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物,因会蜕皮、冬眠、部分蛇能置人于死地等因素而成为人们畏惧的对象之一,逐渐被神化为人类的始祖。而鳄鱼则因为有雨天吼叫等习性,因雨水与农业的高度相关性,先民们逐渐也将其神化。因此,在蛇或鳄鱼或二者结合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龙的地位也日渐抬升,拥有了掌控风雨雷电的能力。

其次,龙是权力、尊贵与帝王的象征。古人从创造龙开始,就赋予龙神圣含义,这种做法代代相传,并进一步融合、升华、神化,最后形成了龙是帝王象征的观念。

封建社会结束后,龙进一步成为我们这个多民族汇聚形成的大一统国家的象征,因为龙的形象就是众多动物的集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由多个民族不断融合而成的结合体,如果想要找出一种动物说明这个象征意义,那么非龙莫属。

十二生肖的选取及排序

@zhi.zhi..:大象在古代中国那么显眼,甚至河南的简称“豫”也透露出当时大象在此地生活的痕迹,为何十二生肖却把大象给忘了呢?

袁靖:我们在对全国30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研究中,发现出土象骨的遗址数量极少,也就是10处左右,因此,不能说象在古代很普遍。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就发现过一头完整的小象的骨骼,象的颈部还发现一个铜铃,当时可能是把这只小象作为宠物饲养的。至于为什么没有把象收入十二生肖之中,古代文献没有记载,我们现在还不能解释。其实不能解释的现象还有不少,比如鹿科动物在考古遗址里发现很多,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考古研究人员仅在属于战国时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发现有《日书》,上面的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 ( 原简漏抄生肖 ) 、巳虫、午鹿、未马、申环( 猿 ) 、酉水 ( 雉 ) 、戌老羊、亥豕。这里提到鹿这种动物。但是没有流传下来,没有把它收入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之中。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的十二生肖中,就改“猪”为“象” ,那个地区前段时间还有过象群出没的报道,象在那个地区比较常见,傣族人以象为生肖之一。

@向阳而生 health:明明是家禽,鸡为何被选为十二生肖?关于它的前世今生又是什么?

袁靖:依据我现在的认识,可以说十二生肖包括的十二种动物与中华文明关系密切,我们所谓的六畜兴旺中的狗、猪、牛、羊、马和鸡六畜都在十二生肖里,其他六种动物,除了龙是精神文化的象征之外,其他五种鼠、虎、兔、蛇和猴也与古人的生活关系很密切。这十二种动物或者为先民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者代表了先民向往的某种理想,或者与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可以说是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出来的生肖文化。鸡之所以被选入十二生肖,可能跟它是家禽,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吧。

依据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家鸡是从红原鸡驯化而来的。红原鸡现在栖息于亚洲东南部,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家鸡可能最先在红原鸡的传统栖息地驯化,之后逐渐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北上,至少在距今3300年前,已经到达河南东部地区。动物考古的研究证实,现在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家鸡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距今大约3300多年前。中国云南、广西部分地区和海南岛及中国境外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都是红原鸡栖息的范围,随着今后亚洲东南部地区、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探寻家鸡的起源及传播线路的研究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小兔兔:十二生肖的排序是否遵照先人们驯化动物的先后?

袁靖: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跟古人驯化动物的先后无关,依据现在的古代文献及我们的研究,还不能讲清楚为什么是这样排列的。之所以说跟古人驯化动物的先后无关,因为依据我的研究,中国古代最早驯化的动物是狗,距今至少一万年之前就驯化成功了,而狗排在十二生肖的倒数第二个,老鼠不是驯化动物,却排在第一位。

@龇牙的小土豆:十二生肖排列次序以及选取,有什么讲究?

袁靖:关于这点古人没有留下太多线索。现在我们看到的十二生肖最早不是这样的。

1975年底,考古工作者曾于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发现秦简中有《日书》。《日书》中提到了十二属,其顺序及名称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原简漏抄生肖)、巳虫、午鹿、未马、申环(猿)、酉水(雉)、戌老羊、亥豕。其中,龙、蛇、猴、鸡、狗等都没有列入。取而代之的是虫、鹿、老羊,可能是猿的环,可能是雉的水等,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种动物不一样。

1986年4月,考古工作者又于甘肃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1号秦墓中发现《日书》,其十二属的名称及顺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虫、巳鸡、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豕。其中:“辰虫”不是“辰龙”。“巳鸡”与“酉鸡”相重,疑为“巳蛇”之误。

这两处遗址出土的秦简都是战国晚期的,可见当时已经有十二生肖的雏形了。

到东汉时,王充在《论衡》中有关于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关的内容,他在《论衡·物势篇》中仅提到十一种动物,没有讲辰龙,在《论衡·言毒篇》中讲到辰龙,尽管是分开讲的,但已经跟现在的十二生肖里提到的动物完全一样,比战国时期的说法有了进步。

在南北朝时有范炯的十二属诗。跟现在的生肖排列完全一样。

可以说,十二生肖包括的十二种动物与中华文明关系密切,我们所谓的六畜兴旺中的狗、猪、牛、羊、马和鸡六畜都在十二生肖里,其它六种动物,除了龙是精神文化的象征之外,其它五种鼠、虎、兔、蛇和猴也与古人的生活关系很密切。可以说这十二种动物或者为先民的生存作出了巨大贡献,或者代表了先民向往的某种理想,或者与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要真正讲清楚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以及选取标准,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另外,民间传说中讲到过十二生肖的排序,比如在过河时老鼠蹲在牛角上,到对岸时先于牛上岸,所以鼠排在牛前面,但是很少听到关于其它动物先后顺序排列的说法,因此这种说法似乎是不作数的。

关于生肖的传说

@澎湃网友YZnemi:蛇为什么这么受崇拜?是不是和我们农耕文明的发展有关?

袁靖:简单来说,十二生肖其实反映的是与古人有密切关系的十二种动物。它们或许为农耕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或许曾经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发挥重要影响。

现在很多汉画像出土,都有人首蛇身的形象,因而有一种说法是蛇是人类的始祖。蛇之所以受崇拜,很可能与蒙昧时代人对蛇的恐惧有关。

蛇有几个重要习性,会令蒙昧时代的人类觉得其十分神秘,继而恐惧之。首先,蛇是冬眠动物,每逢气温下降,蛇会寻找地方冬眠,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才苏醒过来。这在古人看来,蛇是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的。再者,蛇还有蜕皮的能力,这也会令古人觉得蛇可以重生。另外,有些蛇还能置人于死地。死亡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恐惧,这种种因素加起来难免让人觉得蛇十分神秘,且超脱生死。渐渐地,人们将其神化,甚至将其视作自身的始祖,希求得到这种生物的神力庇护,来对抗死亡威胁,求得生存。

@fred:目前对“人首蛇身”是如何理解的?国外有没有相似的例子?

袁靖:我国关于人首蛇身的传说不少,在古代文献中,上古时期的神灵大多都是人首蛇身的模样,最典型的就是女娲和伏羲,它们被视为华夏的始祖。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中绘有人身蛇尾的形象,较为流行的说法便是认为这是女娲。

考古学者还在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出土过大量刻有人首蛇身像的画像石。

始祖与神灵很多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可能反映的是早期人类盛行的图腾崇拜。

蛇在我国广泛存在,它们拥有的一些特性,让尚处于蒙昧时代的古人觉得它们神秘而神奇。例如它们会冬眠,会蜕皮,似乎象征着长生不死和死而复生;它们没有脚却能游走,有些毒蛇还能致人死命。生存环境恶劣的古人,肯定是非常希望能与这样的动物产生联系,得到它们的庇佑的。他们把这种感情投射到蛇身上,于是就有了蛇成为人类的始祖或者神灵。

国外似乎也有蛇崇拜,比较突出的是蛇发女妖美杜莎。

@阿飞负传:圆明园失窃的文物不计其数,为什么十二生肖青铜兽首最被重视?作为国人该怎样理解它们的价值?

袁靖:在圆明园众多的失窃文物中,大家格外关注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可能是因为十二生肖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意义。谈其他文物,大家或许未必谈得上来,但说到十二生肖,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在某种程度上,十二生肖代表着中华民俗文化。

圆明园的青铜兽首,原本是海晏堂外喷泉的龙头,由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乾隆年间主持设计。兽首以精炼红铜铸成,身躯是身穿袍服的石雕坐像。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到一个时辰,属于该时辰的生肖兽首就会张开嘴巴自动喷水。每天正午12点,十二兽首会同时喷水。此设计极为精巧,闻名世界。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也随之流失海外。2000至2019年间,十二兽首铜像中的七首,即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陆续回归大陆。其余五首,除龙首在台湾,羊首、蛇首、鸡首和狗首都还在海外漂泊。

因此,圆明园的兽首除了文物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也记录了我们国家经历过的那段屈辱过往,见证着我们的历史。全部兽首的回归,将象征着国家尊严的恢复,我们才算是跟那段过往告别。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3年4月

童年阴影《十二生肖》,12种死亡,隐藏着深层的含义,充满人性悲悯

伟大的作品大多是悲剧。

因为毁灭和遗憾的存在,才让世界的美好显得弥足珍贵。

一部26年前的国产动画,如今依旧有很多人观看。

尽管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部动画在画面和剧情上有诸多瑕疵,但仍无法阻挡1.5万人在豆瓣上为其打出8.6的高分。

这部儿童动画,用稚嫩的线条,表达了最深沉的人性悲悯。

这就是1995年上海美术厂出品的《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

可大家知道十二生肖到底是怎么来的吗?这部动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整部动画共13集,讲述的是一位青年勇士和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动物朋友,与轮流统治这个世界的十二个邪恶妖怪做斗争,最后将人类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解放出来的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勇敢的12只动物,就制定了十二生肖。

动画以单元剧的形式,一集讲述一只动物为了打败妖怪而献出生命的故事。

在传统的子供向动画中,很少会出现“死亡”的元素,可这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动画,几乎每一集都要死一只动物。

第一集先把漂亮可爱的小动物们一个个罗列出来,营造出一种美好和平的氛围,然后再分成12集让它们用各种壮烈的方式死去。

对于部分人而言,这种情节简直称得上是“童年阴影”,让人害怕,也虐得人心肝疼,可在这些动物们牺牲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更深层的含义。

该动画的编剧凌纾曾说,所谓拟人,不过是借动物之口,表人类善恶冲突。

所以在看似神兽大战妖怪的动画外皮下,其实赞扬的是人类对抗社会灾难,奋然前行的拼搏精神。

第一年,统治这个世界的是霹雳精,它有一只鼓,可以打雷放电。

某天它抓走了小女孩,勇士打不过他,于是机灵鼠仔细研究了霹雳精后,咬破了它的鼓,让他敲不出声音。

霹雳精恼羞成怒,一把抓住机灵鼠,捏死了它。

其实霹雳精象征着古代常见的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古时的人类就像机灵鼠一样,面对自然虽然弱小无力,害怕,可又敢于探索。

第二年是独角精,它让地面开满了有毒的仙人掌,粮食长不出来,人类面临着饿死的风险。

这是不是和古代的饥荒十分相似?如何才能破解呢,大力牛站了出来。

大力牛吃掉仙人掌王,魔法解除,地面又恢复正常,可大力牛却永远变成了石头。

这个故事不禁让人联想到过去神农尝百草,以一己之身,探百草奥妙,为人们找到正确的食物。

第三年是黑风婆,它用邪风摧毁了人类的建筑,人们只能躲入地下。

为了打倒黑风婆,勇士制作了炸药,但还没来得及用,就被抓住了。白额虎假装答应和黑风婆合作,趁机救走勇士,然后身上绑满炸药,和黑风婆同归于尽。

黑风婆代表风灾,而白额虎就是那些保护人民财产的勇士。

第四年是呼噜怪,它在水中下毒,让所有人都染上了瘟疫。

长耳兔依靠灵敏的听力,找到了呼噜怪的洞口,为了拿到解药,长耳兔在和呼噜怪打斗的过程中,一起葬身火海。

呼噜怪的隐喻很简单,就是瘟疫。用火消灭瘟疫也是古代人们的惯用手法,为拿到解药而冲进火海的长耳兔,则代表以前和瘟疫作斗争的人。

第五年是倒海魔王,他四处兴风作浪,让村庄变成汪洋,还要求人类贡献孩子给他吃。

塌鼻龙为了保护人类,和变成鲨鱼的倒海魔王奋力斗争,最后终于打败了妖怪,可它自己也因为力竭而亡。

倒海魔王代表洪水等灾害,龙则代表对抗洪灾的勇士。

第六年是九头怪,它有九个脑袋,扬言要喝光全世界的水,庄稼渴死了,人也极度缺乏水分。

青年勇士砍掉了它的八个脑袋,可还有个脑袋怎么也砍不下来,于是青青蛇就钻进九头怪体内,从里面捅穿了九头怪的肚子。九头怪疼痛难忍,临死前将青青蛇残忍撕碎。

九头怪代表旱灾,面对灾难,总有像青青蛇一样勇敢的人挺身而出。

第七年的绿鼻鬼王,它放出毒烟,让村庄败落,百姓昏迷。

青年勇士骑着白马和鬼王搏斗,却掉入泥潭,白马为救勇士,奋力将他顶上岸,而白马自己却被污泥淹没。

白马死后,化作一朵美丽的荷花,清爽的香气让鬼王十分难受,勇士拿着荷花,打败了鬼王,让人们苏醒过来。

鬼王代表着空气污染,而白马则代表着清新健康的自然,这告诉我们唯有热爱自然,才能改善糟糕的环境。

第八年的浑天妖,它可以用天罗地网罩住大地,困死人类。

剑角羊用计夺走了法宝,解救出人类,又用咒语将浑天妖困住,可妖怪在挣扎时将剑角羊勾住,它们同时坠入无底洞中。

浑天妖的隐喻比较晦涩,这里的网可以理解为思想上的禁锢,比如陈旧迂腐的观念等,这些阻碍了人们的思想进步,而剑角羊则打破了这一禁锢。

第九年的长爪魔王,他用魔爪摧毁了人类的发明,阻碍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青年勇士偷听到魔王的弱点是怕盐,于是带上盐和魔王斗争,只是没机会靠近魔王,于是红脸猴将盐涂满全身,引诱魔王进入圈套, 魔王被腐蚀死亡,而红脸猴也被巨大的魔王碾死。

长爪魔王和浑天妖有点像,浑天妖是禁锢人类自由,而长爪魔王则是破坏人类进步,可红脸猴却摧毁了妖怪的野心。

第十年的三眼女妖,她用毒汁培养出来的彩蝶迷惑人们的意识,让人类变成傀儡。

就连青年勇士和剩下的动物们都中了毒,五彩鸡抓住女妖怕鸡叫声的弱点,追着女妖四处跑,最后女妖被倒塌的山洞砸死,而五彩鸡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勇士和人类,最后失血而亡。

三眼女妖的妖力很像,能让人沉迷其中,丧失神志,五彩鸡就像无数为禁毒工作献出生命的勇士,用无数鲜血换来了人们的清醒。

第十一年的红毛怪,它用火烧毁了人类的书籍和所有的发明。

花尾狗为了打败红毛怪,偷偷拿走法宝避火珠,还将油抹在红毛怪的身上,这样妖怪就不能动了,最后花尾狗为了和红毛怪抢夺避火珠而一同烧死在火山口。

红毛怪意味着火灾,也意味着试图破坏人类文明发展的邪恶势力。

第十二年的冷血公主,它用冰雪琵琶将世界变成一片冰天雪地,又用魔音让所有人陷入迷梦。

最后一只动物大耳猪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风雪琵琶洞,遏制了冰雪的肆虐,可大耳猪也变成了一座冰雕。

冷血公主意味着冰雪灾害,也意味着引诱人类思想偏离正道的邪门歪道。

十二种妖魔,十二只动物,《十二生肖》用离奇的故事,讲述了人们与自然灾害,邪恶思想的斗争。

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十二个妖魔的发展其实是对应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刚开始对自然灾害的害怕、弱小,到后来能逐渐对抗自然灾害。

从思想被禁锢,到一步步走向文明和开放,迸发出新的创造力。

也许途中会遭遇、邪门歪道等诱惑,但人类最终依然战胜了这些困难,迎来一个新的世界。

十二生肖是人类发展史上涌现出的一个个勇士代表。

虽然大部分人类都是普通的,自私的,可当危难来临时,总会有一些勇敢的人站出来,带领人们对抗灾难,走出困境。

地震时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战士,港炸后逆行的消防士兵,疫情封城时冲上前线的白衣天使……

十二生肖的故事已经完结,但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如同火种般留存在人们心底。

当危难来临,这股亘古传承的力量,就像星星之火,一吹便可燎原。

世间动物千千万,为何是它们被选入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家喻户晓,这些动物的前世今生却鲜为人知:龙究竟是什么动物,为何我们自称“龙的传人”?四害之一的鼠,凭什么位于十二生肖榜首?伏羲与女娲等始祖与神灵为何都是“人首蛇身”?华夏大地上动物千千万,为什么是这12种动物被选为十二生肖?

从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到青铜陶塑等文物,动物为古人所利用,所崇拜,亦串联起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

澎湃问吧邀请知名考古学家袁靖,一起聊聊十二生肖的前世今生。

袁靖,知名考古学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动物考古、科技考古,有30多年丰富的前线考古经验,曾主持调查和发掘了山东胶东半岛的21处贝丘遗址,是考古学界金鼎奖得主。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龙\"真的存在吗

@Monicaaa:古时候是不是真的存在龙?为什么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只有龙是虚构的?

袁靖:我们现代人观念中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龙并不存在,这是古人创造出来的想象体。像一些正史里言之凿凿地记载的龙,很可能指的是鳄鱼或者蛇,而并不是我们如今观念中的这种龙。

考古学里有出土过一些图像,如西水坡遗址45号墓出土的蚌壳摆塑龙虎图案中的龙图,造型十分像鳄鱼。而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制龙盘,则看上去像是蛇。而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则同时有蛇和鳄鱼的特征。这证明了龙的原型很可能是蛇或者鳄鱼或者二者的结合。学者闻一多考证过,龙图腾,很可能是部落战争时代,一个以大蛇为图腾的氏族,在部落兼并战争中,兼并了其他图腾部落,为拉拢人心而融合其他图腾,而形成的全新图腾。于是,这个图腾有着蛇的身体,还有“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十二生肖,都是在古人的生活或精神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动物。其他十一种生肖都是真实的,唯有龙是虚构的。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

首先是龙与农业的密切关系。龙的原型很可能是蛇和鳄鱼。蛇是先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物,因会蜕皮、冬眠、部分蛇能置人于死地等因素而成为人们畏惧的对象之一,逐渐被神化为人类的始祖。而鳄鱼则因为有雨天吼叫等习性,因雨水与农业的高度相关性,先民们逐渐也将其神化。因此,在蛇或鳄鱼或二者结合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龙的地位也日渐抬升,拥有了掌控风雨雷电的能力。

其次,龙是权力、尊贵与帝王的象征。古人从创造龙开始,就赋予龙神圣含义,这种做法代代相传,并进一步融合、升华、神化,最后形成了龙是帝王象征的观念。

封建社会结束后,龙进一步成为我们这个多民族汇聚形成的大一统国家的象征,因为龙的形象就是众多动物的集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由多个民族不断融合而成的结合体,如果想要找出一种动物说明这个象征意义,那么非龙莫属。

十二生肖的选取及排序

@zhi.zhi..:大象在古代中国那么显眼,甚至河南的简称“豫”也透露出当时大象在此地生活的痕迹,为何十二生肖却把大象给忘了呢?

袁靖:我们在对全国30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研究中,发现出土象骨的遗址数量极少,也就是10处左右,因此,不能说象在古代很普遍。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就发现过一头完整的小象的骨骼,象的颈部还发现一个铜铃,当时可能是把这只小象作为宠物饲养的。至于为什么没有把象收入十二生肖之中,古代文献没有记载,我们现在还不能解释。其实不能解释的现象还有不少,比如鹿科动物在考古遗址里发现很多,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考古研究人员仅在属于战国时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发现有《日书》,上面的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 ( 原简漏抄生肖 ) 、巳虫、午鹿、未马、申环( 猿 ) 、酉水 ( 雉 ) 、戌老羊、亥豕。这里提到鹿这种动物。但是没有流传下来,没有把它收入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之中。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的十二生肖中,就改“猪”为“象” ,那个地区前段时间还有过象群出没的报道,象在那个地区比较常见,傣族人以象为生肖之一。

@向阳而生 health:明明是家禽,鸡为何被选为十二生肖?关于它的前世今生又是什么?

袁靖:依据我现在的认识,可以说十二生肖包括的十二种动物与中华文明关系密切,我们所谓的六畜兴旺中的狗、猪、牛、羊、马和鸡六畜都在十二生肖里,其他六种动物,除了龙是精神文化的象征之外,其他五种鼠、虎、兔、蛇和猴也与古人的生活关系很密切。这十二种动物或者为先民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者代表了先民向往的某种理想,或者与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生肖可以说是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出来的生肖文化。鸡之所以被选入十二生肖,可能跟它是家禽,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吧。

依据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家鸡是从红原鸡驯化而来的。红原鸡现在栖息于亚洲东南部,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家鸡可能最先在红原鸡的传统栖息地驯化,之后逐渐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北上,至少在距今3300年前,已经到达河南东部地区。动物考古的研究证实,现在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家鸡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距今大约3300多年前。中国云南、广西部分地区和海南岛及中国境外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都是红原鸡栖息的范围,随着今后亚洲东南部地区、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探寻家鸡的起源及传播线路的研究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小兔兔:十二生肖的排序是否遵照先人们驯化动物的先后?

袁靖: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跟古人驯化动物的先后无关,依据现在的古代文献及我们的研究,还不能讲清楚为什么是这样排列的。之所以说跟古人驯化动物的先后无关,因为依据我的研究,中国古代最早驯化的动物是狗,距今至少一万年之前就驯化成功了,而狗排在十二生肖的倒数第二个,老鼠不是驯化动物,却排在第一位。

@龇牙的小土豆:十二生肖排列次序以及选取,有什么讲究?

袁靖:关于这点古人没有留下太多线索。现在我们看到的十二生肖最早不是这样的。

1975年底,考古工作者曾于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发现秦简中有《日书》。《日书》中提到了十二属,其顺序及名称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原简漏抄生肖)、巳虫、午鹿、未马、申环(猿)、酉水(雉)、戌老羊、亥豕。其中,龙、蛇、猴、鸡、狗等都没有列入。取而代之的是虫、鹿、老羊,可能是猿的环,可能是雉的水等,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种动物不一样。

1986年4月,考古工作者又于甘肃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1号秦墓中发现《日书》,其十二属的名称及顺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虫、巳鸡、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豕。其中:“辰虫”不是“辰龙”。“巳鸡”与“酉鸡”相重,疑为“巳蛇”之误。

这两处遗址出土的秦简都是战国晚期的,可见当时已经有十二生肖的雏形了。

到东汉时,王充在《论衡》中有关于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关的内容,他在《论衡·物势篇》中仅提到十一种动物,没有讲辰龙,在《论衡·言毒篇》中讲到辰龙,尽管是分开讲的,但已经跟现在的十二生肖里提到的动物完全一样,比战国时期的说法有了进步。

在南北朝时有范炯的十二属诗。跟现在的生肖排列完全一样。

可以说,十二生肖包括的十二种动物与中华文明关系密切,我们所谓的六畜兴旺中的狗、猪、牛、羊、马和鸡六畜都在十二生肖里,其它六种动物,除了龙是精神文化的象征之外,其它五种鼠、虎、兔、蛇和猴也与古人的生活关系很密切。可以说这十二种动物或者为先民的生存作出了巨大贡献,或者代表了先民向往的某种理想,或者与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要真正讲清楚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以及选取标准,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另外,民间传说中讲到过十二生肖的排序,比如在过河时老鼠蹲在牛角上,到对岸时先于牛上岸,所以鼠排在牛前面,但是很少听到关于其它动物先后顺序排列的说法,因此这种说法似乎是不作数的。

关于生肖的传说

@澎湃网友YZnemi:蛇为什么这么受崇拜?是不是和我们农耕文明的发展有关?

袁靖:简单来说,十二生肖其实反映的是与古人有密切关系的十二种动物。它们或许为农耕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或许曾经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发挥重要影响。

现在很多汉画像出土,都有人首蛇身的形象,因而有一种说法是蛇是人类的始祖。蛇之所以受崇拜,很可能与蒙昧时代人对蛇的恐惧有关。

蛇有几个重要习性,会令蒙昧时代的人类觉得其十分神秘,继而恐惧之。首先,蛇是冬眠动物,每逢气温下降,蛇会寻找地方冬眠,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才苏醒过来。这在古人看来,蛇是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的。再者,蛇还有蜕皮的能力,这也会令古人觉得蛇可以重生。另外,有些蛇还能置人于死地。死亡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恐惧,这种种因素加起来难免让人觉得蛇十分神秘,且超脱生死。渐渐地,人们将其神化,甚至将其视作自身的始祖,希求得到这种生物的神力庇护,来对抗死亡威胁,求得生存。

@fred:目前对“人首蛇身”是如何理解的?国外有没有相似的例子?

袁靖:我国关于人首蛇身的传说不少,在古代文献中,上古时期的神灵大多都是人首蛇身的模样,最典型的就是女娲和伏羲,它们被视为华夏的始祖。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中绘有人身蛇尾的形象,较为流行的说法便是认为这是女娲。

考古学者还在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出土过大量刻有人首蛇身像的画像石。

始祖与神灵很多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可能反映的是早期人类盛行的图腾崇拜。

蛇在我国广泛存在,它们拥有的一些特性,让尚处于蒙昧时代的古人觉得它们神秘而神奇。例如它们会冬眠,会蜕皮,似乎象征着长生不死和死而复生;它们没有脚却能游走,有些毒蛇还能致人死命。生存环境恶劣的古人,肯定是非常希望能与这样的动物产生联系,得到它们的庇佑的。他们把这种感情投射到蛇身上,于是就有了蛇成为人类的始祖或者神灵。

国外似乎也有蛇崇拜,比较突出的是蛇发女妖美杜莎。

@阿飞负传:圆明园失窃的文物不计其数,为什么十二生肖青铜兽首最被重视?作为国人该怎样理解它们的价值?

袁靖:在圆明园众多的失窃文物中,大家格外关注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可能是因为十二生肖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意义。谈其他文物,大家或许未必谈得上来,但说到十二生肖,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在某种程度上,十二生肖代表着中华民俗文化。

圆明园的青铜兽首,原本是海晏堂外喷泉的龙头,由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乾隆年间主持设计。兽首以精炼红铜铸成,身躯是身穿袍服的石雕坐像。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到一个时辰,属于该时辰的生肖兽首就会张开嘴巴自动喷水。每天正午12点,十二兽首会同时喷水。此设计极为精巧,闻名世界。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也随之流失海外。2000至2019年间,十二兽首铜像中的七首,即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陆续回归大陆。其余五首,除龙首在台湾,羊首、蛇首、鸡首和狗首都还在海外漂泊。

因此,圆明园的兽首除了文物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也记录了我们国家经历过的那段屈辱过往,见证着我们的历史。全部兽首的回归,将象征着国家尊严的恢复,我们才算是跟那段过往告别。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