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文天祥是属什么的 文天祥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24 11:41:07作者:追梦抓梦来源:用户分享

文天祥是属什么的 文天祥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你的生肖“守护神”,与哪位古代名人一样

十二生肖是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它在古代有很多叫法,如十二禽、十二兽、十二神、十二物、十二虫、十二属等,又俗称为十二属相。

十二生肖是何时出现的?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传说中,十二生肖的排序又是怎样确定的?作为十二生肖的十二种动物符号,它们都有什么象征寓意?古代有哪些名人,又与守护你的生肖相同?

关于十二生肖排序的原因,后人的解释也是大费周折。有的说与阴阳五行有关,有的说与动物的活动规律有关,如“子时”,老鼠最活跃;“丑时”,牛开始反刍;“寅时”,常听到虎啸;“卯时”,兔子出窝;“辰时”,多晨雾,疑似龙在其中;“巳时”,蛇出洞;“午时”,太阳最烈,与马相当(地支与马联系在一起可能相当早,如《诗经·吉日》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未时”,适合放羊;“申时”,猴子喜欢的时间段;“酉时”,鸡回窝;“戌时”,狗开始活跃;“亥时”,猪拱槽。这可能是十二生肖排列先后原因的较为合理的推测。

十二生肖中,每一种动物都是一个象征符号。

《瓜鼠图》 明 朱瞻基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鼠。老鼠是聪明的象征,尤其在保全性命上,老鼠更是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智慧和才能。苏轼的《黠鼠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钻进袋子出不来,就先叫,把人吸引来,然后装死,等人把它倒出来,马上就逃跑了。老鼠还象征富足,民间常说“仓鼠有余粮”,家里有粮食,老鼠才会多,所以在吉祥文化中,人们又反过来认为,老鼠多是家庭富裕的象征,一些地方甚至将老鼠奉为“财神”。老鼠还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据说一只母老鼠一年可生育5000只左右,因而民间常将鼠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在吉祥画中,画几只老鼠嗑瓜子,就象征着多子。老鼠与葫芦、葡萄、石榴等多籽植物也可组成具有这样象征寓意的吉祥图案,与之寓意相似的还有老鼠嫁女的年画和剪纸,也表达的是古人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

古代属鼠的名人主要有:陶渊明、魏徵、骆宾王、王之涣、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蔡襄、李清照、戚继光、郑成功、龚自珍等。

《五牛图》唐 韩滉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牛。中国是农耕文化,因而国人对牛感情很深。牛是吉祥的象征,古人用牛祭祀,用牛的肩胛骨占卜,牛具有沟通天人的作用。牛是力量的象征,一些地方往往喜欢以牛头、牛角作装饰,祈求用牛的强壮和力量禳灾避邪。《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其本相是一只大白牛,其本事高强,可与孙悟空相匹敌,被称为大力王,“大力”二字,正体现了牛的特征。牛还是踏实与奉献的象征,《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齐景公特别爱自己的小儿子,他常俯身扮成牛和儿子做游戏,这就是鲁迅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的典故。

古代属牛的名人主要有:霍去病、苏武、刘备、孟浩然、王维、李白、柳宗元、范仲淹、苏轼、顾炎武、谭嗣同等。

《虎威图》清末民初 张善孖 现藏天津博物馆

虎。虎作为百兽之王,常被民间视为勇猛、阳刚的象征,所谓虎虎生威,百兽震恐。所以古代“虎”的符号经常与军事有关,如虎旗、虎符、虎将等,都是取虎威猛的寓意。虎还有庇护和辟邪的象征寓意,《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早期的形象:“人面虎身……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西王母与虎有关,而西王母又是掌管不死药的,可以使人长生,所以古人认为虎可以庇护小孩子成长,于是满月时要给小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等。

古代属虎的名人主要有:张衡、阮籍、顾恺之、张九龄、归有光、宋濂、汤显祖、唐伯虎、文徵明、李时珍、魏源、严复等。

《梧桐双兔》清 冷枚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兔。兔是月亮的象征,汉代刘向《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这是认为月中有兔子和蟾蜍两种精灵。在西汉帛画中,我们发现,月亮上确实有一只大蟾蜍,旁边还有一只奔跑的兔子。闻一多在《天问释天》指出,最初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实际只有一只蟾蜍,“兔”完全是出于读音的误会,但发展到后来,大概人们喜欢兔子而不太喜欢蟾蜍这种动物,“玉兔”的形象逐渐压倒蟾蜍,成了月亮的代称。兔还是善良的化身,它几乎和其他任何一个生肖都能“合得来”。如兔与鼠有亲缘关系,兔属于“鼠兔”一科;在汉画像石中,兔和牛同处一个画面上;古人常说“蛇盘兔,必定福”,认为男属蛇,女属兔是最为理想的婚姻。人们希望马像兔子一样快,所以飞兔、赤兔等马皆以兔命名。在婚姻上,古代还有“青兔黄狗古来有,万贯家财足北斗”的说法,认为属兔和属狗的婚姻也很搭配。

古代属兔的名人主要有:曹丕、司马昭、李靖、狄仁杰、苏辙、郭守敬、戴震、段玉裁等。

《云龙图》南宋 陈容 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龙。龙的形象是集牛、马、虎、鹿、骆驼、蛇、兔、蜥蜴等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不是自然界的生物,而是人们创造的动物形象。龙是男性的象征,《周易》中把“乾”作为男性的象征,而乾卦即是“龙卦”。龙是皇权的象征,帝王常常宣称自己是“神龙在世”“真龙天子”,以此来博取人们的信任和支持。龙还是成功的象征,“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考试中举则称“跳龙门”。

古代属龙的名人主要有:刘向、扬雄、班固、李商隐、温庭筠、朱元璋、王阳明、蒲松龄、纪昀等。

《五瑞蛇图》清 任伯年 现藏故宫博物院

蛇。在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女娲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可见蛇地位之高。在上古时期,蛇是通神的象征,《山海经》中,山神往往都要拿着蛇,蛇是神的标志。蛇还是青春永驻的象征,古人看到蛇蜕皮,认为它能死而复生。蛇还是吉祥的象征,《诗经》中的《斯干》说梦到蛇是一种吉祥的预兆。闽越人对蛇最为崇拜,福建简称“闽”,便是门里奉蛇的造型。

古代属蛇的名人主要有:孔融、陆机、王羲之、祖冲之、周敦颐、黄公望、徐渭、于成龙、林则徐、章炳麟等。

《八骏图》清 朗世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马。古人崇拜马,《山海经》中有许多“人面马身”“马身龙首”的神灵。马奔跃驰骋,飘逸的造型象征着狂放不羁、气势非凡,此外,《易经》云:“乾为马”,马还是君主的象征。正因为马有这些特征和寓意,历代君王将帅都以拥有骏马为荣,如传说周穆王有八骏,秦始皇有“追风”,项羽有“乌骓”,唐太宗钟爱“六骏”———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他将这些马的造型刻在昭陵以表彰战功。很多古代著名画家喜欢画马,如唐代的韩干,专门给唐玄宗画马,他被誉为“画马鼻祖”。

古代属马的名人主要有:张良、李世民、康熙、章学诚、康有为等。

《开泰图》清 朗世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羊。羊是吉祥的象征,许慎《说文解字》曰:“羊,祥也。”在镜子的铭文中,“羊”字往往直接代替“祥”。明清木雕、瓷器中多有“三阳开泰”的图案,描绘母子三只羊在红日下的纹图,象征祥瑞安和。除了“三阳开泰”,还有“五羊”的说法,广州就是五羊之吉。传说有五个仙人带来了五只羊,带来了五谷丰登和祝福,广州将“五羊”奉为五谷之神,广州也被称为“羊城”。《诗经》中有一篇《羔羊》,国君让大臣穿上洁白柔顺的羔皮衣服,是希望他们的品德操行如同羔羊那样,节俭正直,表里如一。有一个成语叫“羊羔跪乳”,小羊羔在吃奶时跪在母亲面前,羊又是子女孝顺的标志。此外,羊还是美善的象征,《说文解字》对“美”的解释为:“美,甘也。从羊,从大。”

古代属羊的名人主要有:曹操、卢照邻、贺知章、元稹、杜牧、杨玉环、岳飞、司马光、欧阳修、曾巩、王夫之、焦循、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蜂猴图》清 沈铨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猴。一提到猴,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顽皮、聪明,这正是它的品性。此外,因为猴与“侯”同音,所以猴还是侯爵的象征,在吉祥画中,画一只猴子骑马,其寓意就是“马上封侯”。另外猴子还是长寿的象征,这主要是将猴子与“仙桃”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寓意。另外,明清时期,随着《西游记》的传播,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猴子逐渐有了神通广大、不畏等象征寓意。

古代属猴的名人主要有:司马迁、武则天、韩愈、辛弃疾、文天祥、徐达、袁崇焕、阮元、孙诒让、左宗棠、黄遵宪等。

《子母鸡图》宋代 佚名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鸡。鸡象征光明,太阳东升西落,而鸡则早鸣晚栖,因啼叫而唤出太阳,所以人们往往将鸡和太阳联系起来。“鸡”因为谐音“吉”,常被作为吉元素,在吉祥画中,画一只站在石头上的大公鸡,就是“室上大吉”之意,因为公鸡打鸣,所以画一只大公鸡与牡丹,其寓意又是“功名富贵”,等等。我们熟悉的一个词叫“金鸡报晓”,金鸡在古代也是重要符号,古代在大赦天下时,其仪式是立一长杆,杆头设一黄金冠首的金鸡,口衔绛幡,然后把罪犯带到金鸡下面,宣布赦免的命令,所以金鸡又象征着大赦,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曰:“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正是取此意。

古代属鸡的名人主要有:杨坚、唐玄宗、颜真卿、郭子仪、寇准、王安石、苏洵、黄庭坚、张居正、郑板桥、张之洞、梁启超等。

《竹荫西狑图》清 郎世宁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狗。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象征忠诚,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又象征财富,狗忠实于主人,更通人性,很多人给自己的狗起个亲昵、吉祥的名字:旺财。据说广东人和香港人最早把狗叫旺财,“旺财”也是口音“旺旺”的意思。狗还象征吉祥,“天狗守吉祥”和“天狗保平安”成为对联中常用的话。

古代属狗的名人主要有:孔子、董仲舒、司马相如(原名小犬)、李渊、朱熹、黄宗羲、皮锡瑞、洪秀全等。

《牧猪图》清 任薰 现藏故宫博物院

猪。在民间,猪被称为“福运使者”,象征富足、吉祥、富贵。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一只陶猪,此猪头肥大,憨态可掬。我们常说“耳大有福”,崇尚大耳的习俗其实就是源于远古时期对猪神的崇拜。古代对大耳的崇拜多见于诗文,如《长歌行》中描写“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三国演义》中说刘备的长相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猪还是福运的象征,唐代时中了进士,学子要到大雁塔题名,须用“朱笔”,于是人们常用“朱笔题名”象征着高中,而因为“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所以在民间形成习俗,亲友们会赠送给赶考的亲人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此外,猪还是财富的象征,猪被称为“金猪”“乌金”,唐朝的《朝野佥载》说:“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

古代属猪的名人主要有:房玄龄、包拯、方以智、毛奇龄等。

总之,这十二种动物,每一种都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有着吉祥的寓意。而作为一个整体,十二生肖不仅被广泛应用于装饰,如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它还与十二地支相结合而被用于纪年,于是,每个中国人出生后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属相,每个人的属相就如同个人的“守护神”,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对其进行崇奉,而这其中蕴含的正是人们对每种动物文化品性的认同。

节选自《符号里的中国》,有删节

(题图为十二生肖国画 徐悲鸿作品)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彭薇

来源:作者:赵运涛

十二生肖属猴的名人

肖猴名人篇(一)

民间的生肖属相之说是否真实靠?听者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生肖属相源于古代的纪年方法,也就是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隔十二年便函有一个轮回,那么古往今来各属相的名人已是数不胜数,我们摘出几例名流,让各位网友对照自己去评判。

 

属\"猴\"的著名帝王有:

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97年生,甲申。

东晋王朝的创建者,晋元帝司马睿,276年生,丙申。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生,戊申。

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624年生,甲申。

五代时\"十国\"之一吴越国的建国者,吴越王钱具美,852年生,壬申。

五代时\"十国\"之一南唐国的建国者李正伦,888年生,戊申。

金王朝的建立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年生,戊申。

历代著名的大臣和武将中属\"猴\"的有:

东晋丞相,三朝元老王导,276年生,丙申。

唐代著名大将军李光弼,708年生,戊申。

北宋大臣薛居正,912年生,壬申。

著名的民族英雄,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丞相文天祥,1236年生,丙申。

明朝开国功臣,大将徐达,1332年生,壬申。

明代末年抗清将领,民族英雄张煌言,1620年生,庚申。

清代末年洋务派首领左宗棠,1912年生,壬申。

肖猴的文人才子:

东汉大书法家蔡邕,公元132年生,壬申。

三国时著名诗人,魏陈思王曹植,字子建,192年生,壬申。

晋代学者郭象,252年生,壬早。

东晋文学家郭璞,276年生,丙申。

南朝宋代文学家颜延之,387年生,甲申。

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444年生,甲申。

唐代诗人张若虚,660年生,庚申。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768年生,戊申。

北宋诗人苏舜钦,1008年生,戊申。

南宋著名将领,豪放词人辛弃疾,1140年生,庚申。

明代文学家杨慎,1488年生,戊申。

明代著名音乐家朱伯勤,1536年生,丙申。

清代文学家,\"桐城派\"创始人方苞,1668年生,戊申。

清代末年著名诗人黄遵宪,1848年生,戊申。

肖猴高僧道长

中国的第一位精通佛学的高僧道安,312年生,壬申。

晋代著名佛教大师僧肇,384年生,甲申。

南朝录像代道教学者,\"山中宰相\"陶宏景,456年生,丙申。

唐代以西行取经闻名的中、印高僧,三藏法师玄奘,600年生,庚申。

唐代禅宗大师怀海,720年生,庚申。

清代末年画家,僧人虚谷,1824年生,甲申。

清代末年诗人和僧人苏曼殊,1884年生,甲申。

书法大师蔡邕

蔡邕(132--192年),壬申年生。字伯喈。陈留人。东汉著名学者,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

属\"猴\"者的聪明才智在他身上得到充分地体现。

他在年少时就有博学多才的名声,对于天文、经史、书画、文章、章韵无所不通,并且妙善鼓琴。最擅长的是书法。

他的诗赋作品表达了同情人民的倾向,在汉灵帝时,普上书议论朝政,鄙视专权的宦官。因此鲁迅说他\"并非单单的老学者,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蔡邕的才华在书法艺术中焕发出最灿烂的光彩。

他的隶书结构严整,俯仰变化,被誉为\"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他曾建议把\"六经\"的标准读本刻写于石碑,以供天下学子有规范可循,朝廷采纳这一提义,诏蔡邕等人写定。从熹平四年(175年)开始书写,陆续刻石,立于洛阳太学门外。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相传当时赶来观扑克蔡邕书迹的人和车马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据说蔡邕有一次发现修饰鸿都门的工匠用刷的扫帚写字,从中受到启发,创造了\"飞白\"书体。这种字体的笔划中露出丝比白道,如枯笔写成的效果,为后代取法。

在书法艺术上,他提出\"任性恣性\"和\"肇于自然\"观点,主张表现真诚的情感与独立的人格,成为一代宗师。

高僧道安

道安(312--385年),壬申年生,属\"猴\"人中的佛教大师。

本姓卫,常山人。父母早亡,12岁出家,由于貌黑形丑,被派做农活,但他天资聪慧,只要师授经文,他当日即能背诵。后拜西域来的名僧佛图澄为师。众人见他貌丑而轻视,佛图澄却十分欣赏道安,称赞他的见识非一般人可比,佛图澄讲经之后,道安皆能复述,并能回答众人的疑难。被称为\"漆道人,惊四邻\"。

当时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一带连年战乱,佛图澄死后,道安潜居山寺,宣讲佛法,影响愈来愈大,追随他的僧徒有数百人之众。他命其徒众往四方传教,自带四百余僧抵襄阳,受到东晋政府和富商大户的优厚待遇,其博学高风更为僧俗语名士所重。前秦攻下襄阳,道安到长安。苻坚如获至宝,对他尊以师礼。当时有句流行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意为,学习教义若不以道安为师,就解决不了疑难的问题。

道安为佛教般若学派\"本无宗\"的主要代表,居\"六家七宗\"之首。他一生致力于宣讲佛计,主持译经,注解华经。著述四十多种,他还为中国的佛教待创定了明确的教规,统一了僧人的姓氏,在此之前,僧人姓氏随师。道安规定后,僧人皆以\"释\"为姓。

这位聪明灵活,黑瘦如\"猴\",经弘扬佛法的大师,被宗教界称为\"东方圣人\"。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甲申年生,并州人。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聪敏美貌的女皇帝,是属\"猴\"女中的\"齐天大圣。\"

她自幼窈窕灵巧,贞观十一年入宫为才人,侍奉太宗,赐号武媚,年方14岁,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太子李治被他的魅力弄得神魂颠倒。

太宗死后,李治继位,是为高宗,而武氏照例入感业寺为尼姑,她的哭泣引得高宗为之对泣。由于后、妃之间的争斗武氏得已重入宫,封为\"昭仪\",他用尽心机赢得高宗专宠,反手为云,覆手为雨,迷惑高宗废掉王皇后,让她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武则天精明聪慧,善于权谋,兼通文史书法,具有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的才干。她不满足后宫斗争的胜利,有心参与朝政。开了让百官朝拜新皇后的先例,自显庆元年(656年)起,与高宗共决国事,当时称为\"二圣\"。

高宗生性懦弱,缺乏主见,一切听武后裁决。她终于击败了以顾命大臣国舅长孙无忌为代表的门阀集团,权倾朝野,称为天后。 唐高宗于683年病例终,武后第三太子李显继位为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不久,废中宗而立第四子李旦为睿宗。面对皇族诸王与朝野的反叛,她淡然一笑,果断地调兵遣将,迅速平定了徐敬业等人的叛乱,显示出特有的魄力和高度的军事指挥才能。

好的确\"心比天高\",要得到一切至高无上的荣耀。688年,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690年,宣布改制,自称\"圣神皇帝\",终于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女皇。

与历来的男性帝王相比,武则天也是少见的有作为的君主,她大刀阔斧地改革弊政,重视农业生产,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他实际执政近五十年,当时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武则天临终前,清醒地还位于其子中宗李显。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有趣的是,唐中宗将她与高宗和葬于乾陵,在陵前竖起无字碑,任后人评说。

文学大家韩愈

韩愈(768--824年),戊申年生,字退之。河阳人,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东坡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韩愈出生于寒让,三岁时父母双亡,十岁时兄长亡故,由寡嫂抚养成人。他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崇尚儒学,他25岁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吏部侍郎等职。 他为人正直,敢于上书直言,经两次被贬,但他的名气更大,不仅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而且是弘扬\"儒家之道\"的正统思想家。

韩愈的文章,气势奔放,内涵丰富,开阖变化,如江河流转海潮腾涌。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若雷鸣电闪,或以光怪陆离为美。他还创寓言小品一体,以文为戏,瑰丽奇崛,独树一帜。 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或与他交友,或拜他为师。韩愈皆乐于相助和引拔,待人真诚,始终如一。例如,诗人贾岛穷困时,若吟\"推、敲\",不巧冲撞了韩愈的官轿,韩愈间明原委,反而大加赞赏,结果不仅使贾岛成名,还留下了\"推敲\"这人个典故。

有趣的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子,后来成了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仙\"中的一仙,因此民间传说韩愈本为智慧\"神猴\"的化身,表现了广大人民对这位才德兼备的文学家的怀念。

文武全才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年),庚申年生,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是神经病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以词著称;又是一位热忱爱国,起义抗金的将军,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属\"猴\"之才。

他从小目睹了金全优蹂躏汉人的痛苦,当金兵大举南侵之时,他年仅21岁,就振臂一呼,聚集了二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一支北方人民的起义军,发展为25万之众。耿京派他与南宋朝廷 联络员,打算南归,得当辛痉疾南行之时,起义军中出了个叛徒张安国,为贪重赏阴谋杀害了耿京而投降金国,起义军四散,辛弃疾闻讯,立即带50名骑兵闯入数万敌军营中,生擒叛徒张安国,带到建康,交南宁产朝廷处决。他的这一壮举,英名远扬,使懦士为之兴起,连皇帝也赞叹不已。

辛弃疾不愧为血性男儿,他在南宋为官,并不贪图富贵安逸,曾热情洋溢地不断提出抗金北伐的建议,他虽然遭到朝廷排斥与冷落,壮志难酬,却将一腔热血熔铸成慷慨悲壮的词作中,表现出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他满情豪情地写道:\"年少万兜鍪\"、\"壮岁旌旗拥万夫\"、\"气吞万里如虎\"。显示出真正的英雄气慨。

但是辛弃疾深切地感叹\"整顿乾坤\"的抱负无人理会,他只能\"梦绕神州路\",在\"忧愁风雨\"中吟咏\"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还多方面地开拓了词的意境,堪称豪放词人的杰出代表,又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喜欢宋词的人,没有不佩服辛弃疾的。

成仁取义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丙申年生。初名云孙,后改名天祥,改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人。是南宋末年的丞相,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之一。

他身处末世,从小立志氢国,刻苦攻读,才华出众,20岁时中了状元。

面对元军的强大攻势,文天祥力主抗战,以一介书生奉诏起兵,毁家赴难,倾家产募集了义军一万人,保卫国都临安。被任命为右丞相,作为朝廷代表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大义凛然,置生死于不顾,却被元军无理扣留,途中,他冒险逃脱。重组义军抗战,虽一度收复许多州县,终于寡不敌众而被俘。无论元军威胁或利诱,他都严辞拒绝。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他以指南针比喻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忠心。把自己的文集取名《指南录》。他在元军的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其开首说: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寒苍冥。\"

这首长篇抒志诗列举了自古以来正气浩然的志士仁人,真诚地歌颂了他们\"垂丹青\"、\"贯日月\"的高风亮节,也是文天祥自我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执着的怀抱\"成仁取义\"的自铭,从容走上刑场,用他的充满正气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之魂的壮烈乐章。

文天祥的高尚人格和他的这两句诗一样千古流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何2003年以后,岳飞、文天祥在教科书中不再是“民族英雄”了?

中华民族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在一系列巨大的变迁当中,也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因为自身的精神、气节而被后人深深铭记。

在从小阅读的各类书刊中,有些人的名字大家都已经是耳熟能详,而要说起民族英雄,则大抵便是郑成功、岳飞、戚继光、文天祥....

这些人在抗击外辱的战场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事迹也被反复吟唱,诉说着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

但在2003年,岳飞和文天祥这两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英雄竟然被从这一队列中“开除”了,从此在教科书中,他们不再享有这一称号。

这是为何呢?这两位一文一武、光照千古的大英雄何以就这样被摘了名号?

岳飞,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位列“中兴四将”之首,一生大小百余战,为大宋收复失地无数。

他出生于河南汤阴,自小勤习武艺,年纪轻轻便加入了军队,不久后,北方崛起的金国一举灭掉了和宋朝征战多年的辽国,成为了新的大敌。

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大宋军队节节败退,几乎呈兵败如山倒之势,宋朝失去了半壁江山,还被迫割地赔款求和。

结果后来宋钦宗又反悔,号召各路兵马勤王,这个时候,岳飞眼看着河山沦陷,悲愤无比,非常想要投身军队上阵杀敌,但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家中老母年迈,让他十分挂碍。

但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她极力鼓励岳飞参军报国,也由此产生了经典的一幕:她在岳飞的后背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实际上是“尽忠报国”),以让儿子记住自己的使命。

岳飞投身军队以后虽然职位低微,但每逢作战必奋勇杀敌,其过人的勇敢和智慧很快便在军中得到体现,后来他跟随副元帅宗泽,在和金军遭遇的十三次战斗中全部取胜,战功显赫。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此时北宋的都城开封已经被金军攻陷,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以及数千名重臣、皇室宗族、后宫嫔妃全部被金军掳走北上,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耻辱,史称“靖康之变”。

在此之后,北宋正式宣告灭亡,所有残存下来的志士全部都集中到了新皇赵构的旗下,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班子,这便是“南宋”。

可赵构仍然是个消极避战的皇帝,岳飞见状立即大胆上书,但却被革职并逐出军营,不过他的能力已经小有名气,很快便被举荐到了名将宗泽的麾下,终于得以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在宗泽死后,岳飞接过他的大旗,在和金军抗争的同时还要和内部的投降派,直到金兵攻陷建康之后,他才逐渐成为真正的北方军队主帅。

此后,岳飞率领着自己组建起的精兵“岳家军”,在清水亭、牛头山等地大破金军,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将金军杀的丢盔弃甲、血流成河。

在他和韩世忠等人的努力下,大片失地被收复,南宋终于和金国有了一战之力,而岳飞仍未满足,他又发起了四次北伐,想要光复河山。

经过数年的奋勇作战,岳飞率领军队从南方节节取胜,一路已经打到了河南的朱仙镇,可是就在这时,在奸臣秦桧的唆使下,来自皇帝的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强行召回。

不久后,岳飞便被诬告下狱,经历严刑拷打而不屈,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成就千古奇冤。

另一人文天祥也是同为南宋时期的名臣,说起来和岳飞也有干系。

在岳飞死后,虽然被金国占据的土地无力再收复,但是金国也被打怕了,最终和宋朝签订了和仪,两国长期相安无事。

到了宋理宗的时候,金国已经走向了衰败,但在北方却崛起了一股更强大的势力——蒙古。

蒙古人更加凶悍勇猛,连金国都完全不是对手,他们派人来请求宋朝联手攻金,而糊涂的宋理宗竟然答应了,金国很快被灭亡,而饥渴的蒙古人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大宋。

就在这个时候,江西的一个农村里,文云孙诞生了,他十几岁时便因长相英俊、气质拔群而扬名。

然而除了外表,他的才学也极高,在科举中一路直上,到了殿试的时候面见皇帝本人依旧对答如流,成了钦点的登科状元,也在这个时候,把名字改成了文天祥。

很快,蒙古大军分三路大举袭来,柔弱的南宋朝廷摇摇欲坠,可是岳飞没有第二个,所有人都想着赶紧收拾包袱逃跑,只有文天祥极力主战。

但是违背了多数人利益的他反而被罢官打法回家,后来又因为名气大而被重新任用,一直做到刑部侍郎,随之又因为被人多次弹劾而罢官,就这样来来回回直到他三十七岁的时候。

此时蒙古大军压境,文天祥仍赋闲在家,朝廷已经号召天下勤王,他二话不说就在当地招揽义士,因为他的名气,响应者无数,很快就聚起数万人的军队。

南宋的领土已经被压缩得只剩南方一隅,现在元军还在谋划渡江,情况十分危急,文天祥组织起的民兵虽然数量不少,但在蒙古人的铁蹄面前还是过于脆弱,双方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而且在位的皇帝昏庸无度,朝政都被把控在奸臣贾似道等人手中,上下腐朽凋敝至极。

只有文天祥、孟拱、孟瑛等人全凭一腔热忱带着军民连续两次打退了蒙古人的进攻,可是随着宋度宗的去世,朝政完全陷入瘫痪。

很快整个长江防线全盘崩溃失守,各地的军队一盘散沙,文天祥在东南苦战,但根本聚不起力量,仍然败多胜少。

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宋军就几乎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在正面战场上如逃亡般败退,一国之大半的领土都落入了蒙古手中,文天祥已经明知大势不可逆转,但还是报守忠诚,率人拼死抵抗,终究在潮阳兵败被捕。

听说文天祥被抓,蒙古人非常重视,对他以极高的礼节相待,忽必烈在听闻他的事迹后也对他十分敬重,以十分的诚意和各种高官厚禄劝降,但文天祥不留一丝余地,表示绝不会投降蒙古。

即便如此,要不是有人劝阻,忽必烈还差点把他放了。

在狱中的时候,文天祥饱受折磨,他的妻子女儿也被蒙古人关押起来,但他依旧含泪坚持,并写下流传千古的《叹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用尽百般手段而无可奈何以后,忽必烈亲自前往狱中,问他还有什么愿望,而文天祥的回答是“唯愿一死”,忽必烈无奈,听从丞相的意见下令将他处死。

文天祥从容走向刑场,面向南方而跪安然赴死,终年四十七岁,他刚被问斩,忽必烈就已经后悔了,派人追去刑场,可还是没能赶上。

纵观岳飞和文天祥的一生,他们几乎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报效国家和抗击外敌的事业上,而且无论遇到怎样艰难的处境都矢志不渝,直到身死,他们仍然在为了民族而奋斗。

但这样的两个人,却不配被称作“民族英雄”吗?

在2003年时,提出并负责此事的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任余桂元,他的看法是:站在如今的角度来看,岳飞、文天祥当时抗击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即金国和元,也就是蒙古人和女真人。

而蒙古后来建立了元朝,金国的后裔则建立了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朝代,女真人还融入了汉民族,成为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抗击蒙古和女真不能算是抵抗外来侵略。

从这一点来看,或许余桂元的想法似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学术上严谨地来说,或许岳飞、文天祥的确不算民族英雄。

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承载着极为厚重的分量,包含着我们的精神、信仰、人文关怀,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路标,绝不是可以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这次争论中看到许多矛盾之处,岳飞、文天祥所处的时代,他们挺身而出抗击侵略,所代表的正是反奴役战争,也是民族矛盾的突出体现。

无论是元还是金,他们都是战争的主动发起者,在如今,被我们称为“非正义战争”,而文、岳二人则是被迫应战。

他们如果不战,那些凶残的游牧民族就会闯进来肆虐一番,抢走财富、粮食,甚至会发动屠城,会对汉民族的利益造成巨大破坏。

这种利益在当时,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岳飞文天祥代表的正是这种利益,他们在几百年前绝不知道今日的社会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

也不知道时代的进步会让“民族英雄”的定义发生改变,他们只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尽力去做了维护民族尊严和生存的事情、那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这不正是应了民族英雄本身的定义吗?

“在捍卫本民族独立、自由和利益,抗击侵略者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英勇。”

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得到全民族几百年以来所认可、提倡的,这种精神具备非比寻常的高度,绝不是现在把“外来侵略”这个定义改一改就可以否认的。

而且同样的,就像害死岳飞的奸贼秦桧,他正因为在和女真族的战争中破坏本族的利益而被后世当作“民族败类”,如果按现在这个道理,那么岂不是连秦桧这种人都无罪了?我看杭州武穆庙前那尊跪了几百年的铜像也不答应。

我们现在讲“历史唯物主义”,其核心观点正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不要总是以过来人的眼光去随意评判,

很显然,在宋、金、元互相征伐、战火连天的那个年代,汉民族深受其苦,岳飞代表了我们奋武的斗争精神,而文天祥代表了我们不屈的坚定意志。

他们是毫无疑问的民族英雄,这才是符合实际的,不仅限于在一些“科学依据”上夸夸其谈的,也是被所有人认可的。

这不仅是对一个小问题的争论,而是关乎到以后的孩子们将如何看待我们民族的历史。

所以此事一出,立刻引发了无数人的反对,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将有许多英雄人物被摘除名号,而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气节实则不可或缺。

学术界固然可以有分歧,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但随意在教科书中去做改动却是很不妥的,我们从小听着这样伟岸的故事长大,更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熟知这样的历史。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