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哭嫁的由来和寓意 哭嫁好不好

发布时间:2024-04-20 06:18:55作者:痴人痴梦来源:网友整理

哭嫁的由来和寓意 哭嫁好不好

本文目录一览:

“哭嫁”是什么?两岸媒体记者感受三峡民俗

土家民俗表演中,新娘正准备抛绣球(摄影:记者 魏萌叶)

纤夫喊着古老的号子,奋力将乌篷船拖行上岸。一转头,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幺妹,正立在另一条小舟船头。

三峡人家入口,纤夫喊着号子,将乌篷船拉上岸(摄影:记者 魏萌叶)

9月4日,第十六届“两岸媒体荆楚行”活动来到位于西陵峡境内的著名景点——三峡人家。在这里,两岸媒体记者通过步行、船游的方式,沉浸式体验三峡原生态自然风光与特色文化。其中“哭嫁”,引起两岸媒体对土家婚嫁习俗的兴趣。

记者团一行顺着游客小路前行,发现三峡人家溪水边的山坡上分布着很多阁楼。当天中午11点,楼内精彩的抛绣球、抢亲、哭嫁、入洞房等表演开始。

土家幺妹立在船头唱山歌(摄影:记者 魏萌叶)

西陵峡上,台湾媒体正在对着镜头介绍当地美景(摄影:记者 魏萌叶)

“哎呀我的妈,女儿要出嫁,叫我叫我,那么报答......”来到哭嫁环节,低回伤感的音乐回荡在吊脚楼中。

“本来想抢抢看,但没有成功。”婚嫁习俗表演结束,《台湾人民报》记者刘世鑫开玩笑说。

“土家族的哭嫁习俗很有自己的特点,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丰富情感。”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任以芳说。

两岸媒体的镜头,被江上唱着山歌的土家幺妹吸引(摄影:记者 魏萌叶)

土家婚俗表演正在进行哭嫁环节(摄影:记者 魏萌叶)

哭嫁是三峡民间,尤其是土家族生活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婚嫁仪式。哭嫁歌的内容一般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感,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歌词朴实自然、情真意长,是三峡民风淳厚的表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通讯员 石柏安)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出嫁明明是喜事,为何要“哭嫁”?

我的家乡汉皇故里,不知从哪朝哪代起,俺这一带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女孩子总比男孩子臭。看谁家的小子结婚,满堂铺登的嫁妆,既落人又得财,多充脸抓面子。

每逢庄上小姐妹结婚,所有的闺女妇夫都要去看热闹、去瞧嫁,特别要好的还要去陪嫁、送嫁、随礼。

从结婚的头三天开始,乡亲乡邻,亲朋好友都来帮助,打扫卫生,拉土垫坑,张贴字面,亲朋送来添葙的衣裳,礼让一下送来钱财,以解急用。

这几天一般不允许即将出嫁的女孩吃饭,准备饿嫁,少吃一些鸡蛋、栗子之类的东西。主要是担心女孩吃东西,坐轿子路途遥远,颠簸不方便,防呕吐和腹泻。喜事当天人来客往,新娘子出来进去不方便,贺喜的亲朋邻居耻笑新媳妇憨吃笨喝、不精明,丢人。

前院的立东三大娘嫁来当天,拜堂开始前,急急忙忙找厕所解小手。厕所四周爬了一群捣蛋包,专偷听那高山流水声,至今还落了个“撮不严”怪好听的雅号!

打茶碗,摔酒盅,大闺女尿尿,小孩喊爹头一声,这才是世上讲的四大好听!

喜事当天,大门口挂上红子,贴上喜联,大门里左边摆上地八仙,放两个马杌子,安个礼单,茶盘里装上糖块、瓜子、香烟,以谢亲朋乡邻享用。待客们亲友写上礼,每上一家回一包香烟当回礼,随后入席。

农村一般人家,都是三八席面,四百多元一桌,凉菜十六盘,热菜八个大碗。酒过三巡,总理大喊一声,换壶了。厨师七手八脚,盛鸡鱼肉撒上拌料香菜出热碗,端托盘的服务员不敢待慢,你追我赶。挎上馍,吃饭。

待吃过饭,稍停片刻,总理开过偿,点着烟,喊喇叭叫号,淮备发嫁。这时就专等姑娘们了,开始洗脸、梳头、更衣。

闺女是娘的小棉袄,当娘的心不舍得闺女出嫁,总是想得细致周全,安排闺女到婆家注意的事项,要早起晚睡,孝顺公婆,团结妯娌。女儿自小在自己面前长大,眼看女儿离门,为娘的含着脸,心中有说不出来的酸楚。女儿心中也不是味,不免掉泪点子,好长好长时间。

在总理的催赶声中,再由兄弟背上轿,不能带走娘家的土。一群送嫁的女孩子簇拥着新娘,才哭哭啼啼上了轿。

有啥法?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犯了愁。七兄八弟前拥后驾,提着茶瓶,随轿送嫁而去。

今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东院志强哥家的二女儿彩虹出嫁,也办得很鲜明,倒挺有意思。

志强是个教师,全家人农转非,旱涝保收。彩虹在粮局上班,对象是同工作,两人的婚事,不要彩礼,喜事新办。征得双方二位老人的同意,看个吉日良辰,以简洁节约办喜事。

粮店单位开来一辆客货汽车,跟来四位伴娘、一个负责放炮的。吃过饭,她几个就喜哈哈地跳上了汽车。青年司机小邱脚一踏油门,汽车猛地往前窜去,还末站稳的伴娘,身子往前一仰,她的高跟皮鞋飞了出去。啪的一声,鞋砸落了志强哥的帽子。

志强哥瞪着眼,迎着阳光。才剃了才三天的光头,活像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陈佩斯。半截庄子上的媳妇笑得流泪,男人喜得拍腚,一群孩子笑得翻跟斗。迎亲的汽车鸣着汽笛,伴随着满街筒子的笑声,和着悦耳的喇叭声与劈劈叭叭的鞭炮声,婚车徐徐开出了村庄。

西院神头怪脑的二大娘,每当看到现在小女孩喇叭号筒、欢天喜地出嫁的情形,就想起她当年嫁给二大爷的不如意的辛酸婚事。

当年,华山集来了日本鬼子进驻华山上,整个华山的人都向山北方跑反,二大娘的父母拉着她从尹长庄向尹小楼跑去。路过俺庄上,老远就看见二大爷的父亲,向他大嘁一声就说,这是你儿媳妇。指着二大娘说,那个老头是你的老公公,快跟着跑反吧!

当晚二大娘与二大爷在村后的高梁地里,渡过了新婚第一个夜晚。由于兵荒马乱,就这样过了下去,连生了三个大方、漂亮的闺女。长大后都找了好女婿,大女婿是教师,二女婿是铁路工人。三女婿是公安。二大爷是尹长庄村的村长,老人办事公道,深受乡邻拥护。

逢年过节,本地六十六岁,吃闺女买得猪肉。七十三岁,吃女儿一条鲤鱼。

许多在农村根深蒂固的旧俗或禁忌,二大娘她都不以为然。

二大娘六十六岁未到,三个孝顺的女儿都买了几十斤猪肉送来!二大娘时常说:新社会,新国家,各人挣钱人各人花;六十六,吃块肉,一个闺女一块肉,没有闺女干难受。

她七十三岁那年,女儿女婿为孝心驱使,都给买了大鲤鱼送来。叫作:七十三,吃条鲤鱼窜一窜。

她对我说,自己从来不信这些,鲤鱼有营养,营养要均衡,不能只在七十三岁才吃,真是一个深明事理、可敬可爱的老人。

至今,二大娘身体硬朗,每天手拄拐仗,在乡中水泥路上散步。我有时遇上二大娘,说起她与二大爷的婚事的事,她总是逢人就讲,

不值不值,真不值,

嫁了个老头大二十。

也未坐过花花轿,

也未听了叮当池。

出嫁走时哭啼啼,

回娘家来时笑。

要知出嫁这么好,

还哭啥他奶的必!

初稿定于2020年10月30日

作者简介

尹克雪:男,汉族,1949年9月生,农民,高中学历,丰县华山镇尹常庄村人。自幼爱好文学,先后任大队、镇通信员,《春蚕文学网》、《愚伯的自留地》、《丰沛文化》作者,丰县报社、徐州日报、彭城晚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特约通信员,发表作品六百余篇计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