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黄历嫁娶是什么意思(嫁娶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19 19:41:12作者:横行天下来源:网络

黄历嫁娶是什么意思(嫁娶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结婚称为“嫁娶”,礼节繁复讲究,离婚更不只是一纸休书的事

结婚乃是人生大事,如今各地结婚时的风俗都不尽相同,但是各项风俗都代表着旁人对两位新人的祝福,其实有很多风俗在时间和社会进步下都已经渐渐消失了,但是根据记载,我们还是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成婚制度有哪些讲究。

婚礼中的礼仪,在《仪礼》中的《士昏礼》中有记载。其中记载了六个步骤,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

男子如果想迎娶女子,首先应该让几位使者去女子家中求婚,或者自己亲自登门拜访,这个过程称为纳采。但这个时候还不能对姑娘指名道姓,于是男方就会悄悄的说我要娶你们家一个姑娘。女方家庭先看看男方,好小伙子,饱读诗文,一表人才,然后才会问男方中意的是自己家里哪一位女子,这个环节就称为问名。

父母双方都同意了,这样一来,这门亲事就初步确定下来了。然后就到了讲究的时候,古人对于神明还是相当看重的,不仅在嫁娶方面会研究,甚至养只猫都会向神明祈祷,祈求保佑自己的猫咪不会走丢。所以男方就会去庙中占卜,看看这门婚事能不能得到神明的祝福,是否大吉,以后的生活两个人会不会幸福。这一步骤就称为纳吉。

纳征这一环节在现在也存在着,现在我们管它叫做聘礼。《礼记·士昏礼》中原文记载:“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意思就是只有男方向女方送了聘礼,才标志着订婚阶段的结束。这个聘礼其实没有数量多少的规定,主要是看女方的条件好坏而定,为了图个好彩头。

请期在现在的婚礼规则中也遵守着,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来举办婚礼。很多人到现在还信奉黄历,在古代,婚期由男方制定,得到了女方的同意以后,就会确定下来日期,求得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就是男方要带着大红花去迎娶女方啦,这个风俗起源很早,在《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讲的是周朝开国的一系列故事,这句话就记载了周文王来渭水迎亲的故事。在古代,亲迎的讲究有很多,周朝的时候十分注重礼制,所以礼节复杂繁重,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趋于简易,但是整体上还是为了新人婚后的幸福美满,都是吉祥的寓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婚姻需要“仪式感”。

那么如果婚后两个人感情不睦,想要结束婚姻的关系,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大家知道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低于男性的。所以在婚姻关系中,一般是由男性主导,男方休妻的理由被称为“七出”,如果自己的妻子出现了以下七种情况,那么男方就可以选择休妻,分别为:对父母不孝,无儿无女,与人通奸,对丈夫的小妾心生嫌隙,得恶性传染病,爱嚼舌根,私自动用家庭财产。

以上,其实有的要求是以维护男子利益为出发点的。做妻子的,不仅要和丈夫的妾室相亲相爱,如果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或者不幸得了传染病,还有被丈夫抛弃的风险,在古代想当好一个妻子可真难啊!

但是也有来束缚“七出”的规则,叫做“三不去”,古话曾说:“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穷穷也),不去。尝更三年丧(不忘恩也),不去。前贫后富贵(不背德也),不去。”意思就是,现在的妻子已经没有娘家可以回去了,丈夫不能休妻,曾经为了丈夫的父母服丧三年的,丈夫要记得她的恩情,同样不能休妻,妻子在丈夫贫穷的时候陪伴左右,在丈夫富贵以后仍然不能休妻。

此外,还有其他几种制度,比如“义离”“和离”“呈诉离婚”三种制度,是针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

比如第一点,义离,就是当夫妻双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意外的时候,由官府断案强行离婚。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法院判决离婚一样,判决的依据就是家庭暴力等情况,但是不仅仅局限于夫妻二人,如果暴力的对象是旁系亲人,那么也是不允许的。根据法律必须强制离婚,如果不听的话,就会依据法律惩罚,这样的情况称为“义离”。

第二点,和离。按照我们现在来说就是好聚好散,和平分手。夫妻两个人经过商量协调,确认结束婚姻关系。但是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除非是女方家有足够的势力支持,她才有底气提出和离。否则想想古代社会对女子束缚的条条框框,普通女子主动提出离婚,恐怕免不了他人的一顿指指点点。所以一般是男方主动提出的,女方在这方面还是处于被动。两方谈妥之后会签订放妻书,但是只需要男方签字,不需要得到女方的签字。

敦煌曾经出土过唐朝的“放妻书”,摘录一段:“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必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点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以后,重梳蝉鬓,美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里面饱含了送给对方美好的祝福,有很多话现在我们还在用。

第三点,呈诉离婚。这个包含的原因就很多了,盘点起来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听起来非常像狗血言情剧和普法栏目剧,就不一一细说了。

细想起来,古代的婚姻制度还是由男方主导的,休妻并不会征求女方的意见,一封休书女方就只能收拾东西回娘家了,而且离婚后的女子也会承受着流言蜚语的骚扰。而现在的社会包容度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权也可以受自己支配,婚姻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人,而不是对人的束缚。

古代结婚称为“嫁娶”,礼节繁复讲究,离婚更不只是一纸休书的事

结婚乃是人生大事,如今各地结婚时的风俗都不尽相同,但是各项风俗都代表着旁人对两位新人的祝福,其实有很多风俗在时间和社会进步下都已经渐渐消失了,但是根据记载,我们还是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成婚制度有哪些讲究。

婚礼中的礼仪,在《仪礼》中的《士昏礼》中有记载。其中记载了六个步骤,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

男子如果想迎娶女子,首先应该让几位使者去女子家中求婚,或者自己亲自登门拜访,这个过程称为纳采。但这个时候还不能对姑娘指名道姓,于是男方就会悄悄的说我要娶你们家一个姑娘。女方家庭先看看男方,好小伙子,饱读诗文,一表人才,然后才会问男方中意的是自己家里哪一位女子,这个环节就称为问名。

父母双方都同意了,这样一来,这门亲事就初步确定下来了。然后就到了讲究的时候,古人对于神明还是相当看重的,不仅在嫁娶方面会研究,甚至养只猫都会向神明祈祷,祈求保佑自己的猫咪不会走丢。所以男方就会去庙中占卜,看看这门婚事能不能得到神明的祝福,是否大吉,以后的生活两个人会不会幸福。这一步骤就称为纳吉。

纳征这一环节在现在也存在着,现在我们管它叫做聘礼。《礼记·士昏礼》中原文记载:“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意思就是只有男方向女方送了聘礼,才标志着订婚阶段的结束。这个聘礼其实没有数量多少的规定,主要是看女方的条件好坏而定,为了图个好彩头。

请期在现在的婚礼规则中也遵守着,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来举办婚礼。很多人到现在还信奉黄历,在古代,婚期由男方制定,得到了女方的同意以后,就会确定下来日期,求得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就是男方要带着大红花去迎娶女方啦,这个风俗起源很早,在《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讲的是周朝开国的一系列故事,这句话就记载了周文王来渭水迎亲的故事。在古代,亲迎的讲究有很多,周朝的时候十分注重礼制,所以礼节复杂繁重,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趋于简易,但是整体上还是为了新人婚后的幸福美满,都是吉祥的寓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婚姻需要“仪式感”。

那么如果婚后两个人感情不睦,想要结束婚姻的关系,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大家知道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低于男性的。所以在婚姻关系中,一般是由男性主导,男方休妻的理由被称为“七出”,如果自己的妻子出现了以下七种情况,那么男方就可以选择休妻,分别为:对父母不孝,无儿无女,与人通奸,对丈夫的小妾心生嫌隙,得恶性传染病,爱嚼舌根,私自动用家庭财产。

以上,其实有的要求是以维护男子利益为出发点的。做妻子的,不仅要和丈夫的妾室相亲相爱,如果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或者不幸得了传染病,还有被丈夫抛弃的风险,在古代想当好一个妻子可真难啊!

但是也有来束缚“七出”的规则,叫做“三不去”,古话曾说:“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穷穷也),不去。尝更三年丧(不忘恩也),不去。前贫后富贵(不背德也),不去。”意思就是,现在的妻子已经没有娘家可以回去了,丈夫不能休妻,曾经为了丈夫的父母服丧三年的,丈夫要记得她的恩情,同样不能休妻,妻子在丈夫贫穷的时候陪伴左右,在丈夫富贵以后仍然不能休妻。

此外,还有其他几种制度,比如“义离”“和离”“呈诉离婚”三种制度,是针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

比如第一点,义离,就是当夫妻双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意外的时候,由官府断案强行离婚。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法院判决离婚一样,判决的依据就是家庭暴力等情况,但是不仅仅局限于夫妻二人,如果暴力的对象是旁系亲人,那么也是不允许的。根据法律必须强制离婚,如果不听的话,就会依据法律惩罚,这样的情况称为“义离”。

第二点,和离。按照我们现在来说就是好聚好散,和平分手。夫妻两个人经过商量协调,确认结束婚姻关系。但是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除非是女方家有足够的势力支持,她才有底气提出和离。否则想想古代社会对女子束缚的条条框框,普通女子主动提出离婚,恐怕免不了他人的一顿指指点点。所以一般是男方主动提出的,女方在这方面还是处于被动。两方谈妥之后会签订放妻书,但是只需要男方签字,不需要得到女方的签字。

敦煌曾经出土过唐朝的“放妻书”,摘录一段:“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必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点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以后,重梳蝉鬓,美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里面饱含了送给对方美好的祝福,有很多话现在我们还在用。

第三点,呈诉离婚。这个包含的原因就很多了,盘点起来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听起来非常像狗血言情剧和普法栏目剧,就不一一细说了。

细想起来,古代的婚姻制度还是由男方主导的,休妻并不会征求女方的意见,一封休书女方就只能收拾东西回娘家了,而且离婚后的女子也会承受着流言蜚语的骚扰。而现在的社会包容度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权也可以受自己支配,婚姻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人,而不是对人的束缚。

“婚丧嫁娶”说

文/岁月静好在聆听

婚丧嫁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人类延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和仪式。

婚丧嫁娶这四个字,代表四个意思。“婚”,是指结婚,男女双方举办婚礼;“丧”,是指有人去世,离开人间;“嫁”,是指女儿出嫁,到法定结婚年龄后,和他心爱的人领取结婚证,走进婚姻殿堂,举行盛大婚礼;“娶”,是指到法定结婚后,男子和他喜欢的女子领取结婚证后,把女孩娶回家。

现在的人们,很注重仪式感。结婚,是高兴事,都希望排场一些、风光一些。但是当下的农村,娶个媳妇不堪重负,彩礼10万至20万不等,关键是县城要有房有车。嫁个女儿,也陪送不少,因为现在孩子少,很多家庭就是两个孩子。结婚存在盲目攀比现象,还是应该提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

丧事花费也不小,火化后骨灰盒还外加大棺材,实际是一种浪费。很多地方为了面子,老人活着时不孝顺,死了讲排场,不是“厚养薄葬”,而成了“厚葬薄养”。

我是岁月静好在聆听,有过军旅生涯,做过企业管理,在过行政机关,热爱文学,喜欢码字,担任过《连队生活》、《城区警讯》、《阳光硅谷》等内刊主编,现供职于某信息中心。代表作有《父亲》、《我是一个兵》、《聆听》等散文诗歌作品。

婚嫁民俗杂谈——名目繁多的婚期选择禁忌

结婚,是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

对于嫁娶而言,自古就有整个过程与礼仪,尤其是对婚姻过程中的择吉非常重视。

古人认为:嫁娶吉日的选择,会影响到夫妻关系的和谐与家族昌盛及兴旺发达。于是,嫁娶吉日的选择就成了一种社会的时尚与习俗。

在古代的礼仪中,有一个仪式叫“纳彩问名”。这是订亲的前奏,议婚中必不可少的礼俗,也叫“订盟”(即一种订婚仪式)。

据《礼记》记载:“六礼”,指的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六礼基本上概括了从议婚到结婚的全过程。

在传统的婚俗中,必须要有“月老”或“大冰”(即媒人)。如果没有媒妁之言,婚姻是不被社会承认的。这就给“月老”、“大冰”(媒人)赋予了一种使命,好似只有通过他们介绍的男女结合,才是合法的、吉祥的。

古代“六礼”的婚嫁程序,给江湖术士故弄玄虚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即便是今日,仍然有不少人以此为赚钱的工具,这与现代合法的婚姻登记是格格不入的。

问名,是指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姓名。

过去男女双方在订婚前,男方的家长一般都会向女方家长讨要女孩的生辰八字,有些地方叫“讨年命”。然后,找算命先生看两个人的八字合不合,名字是不是相生相克,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婚配规则。

这种靠“八字合婚”的迷信做法,不知道拆散了多少有情男女。现在,这样的习俗虽然已经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也有人乐此不疲,我们应当自觉地加以抵制。

即然结婚是人生之大事,古往今来都有看日子的习俗(也叫日课选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请期”和“亲迎”这两个环节呢?

所谓“请期”,其实就是确定结婚的具体日期。

一般来说,选择结婚(即嫁娶)日期,因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同,所参考的书目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依据《黄历》、有的依据《婚元通书》、有的依据《御定星原考历》(即建除十二直星)、有的依据《历学会通》、有的依据《日家奇门》,但不管是依据那个书目,都离不开选年、选月、选日、选时这四个环节。

嫁娶日课的选择,古今不同,但却有同工异曲之妙。

古时候,选择嫁娶吉日吉时,一般要找那些擅长于易经八卦、懂得五行生克的术士,推算出黄道吉日吉时来议定婚期。在这个环节上,民间有一套有关吉凶的见解和禁忌。即:忌年、忌月、忌日、忌时,通常称之为“四选择”。

一是选择年。选年有两层含义:1、忌无春之年。

何为无春之年呢?其实就是指在农历正月初一至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这段时间内,没有“立春”这个节气。假如这个农历年份内没有立春这一天,就被称之为“寡妇年”或“无春年”。

古人认为,在“无春年”结婚会“绝后”或将来会成为“寡妇”。

但在农历年份中,一年内没有立春节气,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假如遇到“无春年”都不结婚,都视为禁忌,必然会造成来年结婚扎堆的情况,大多人是不能接受的。

那怎么办?于是,便想到了变通的方法。如果说想结婚的男女要在“无春年”结婚,待嫁的新人只要在“立春”这天去婆家住一晚上,来年即便是“无春年”,嫁娶也就不受禁忌的限制了。

由此看来,我们的先人早就懂得“遇见红灯绕着行”的规则啦!

2、忌禁婚之年。

以《婚元通书》为例:如属相为鼠,男忌巳年,女忌卯年;属相为牛,男忌申年,女忌寅年……还有本命年、月、日和年、月、日干支相冲,都不宜合婚等许多禁忌。

二是选择月

避开“禁婚年”之后,再择定月份。一般来说,择月的原则是以女命的“生辰八字”为准,并参考男方及他人的出生日期。

女行嫁大利月或小利月,一年中有两个大利月、两个小利月(小利月也叫媒人月);次外还有翁姑月(翁为公公、姑为婆婆),父母月(即女孩的父母),夫主月(即待娶的新郎),女身月(即待嫁的新娘)。

月份的选择,可以按照属相和当事人双方的实际情况,择取大利月、小利月、翁姑月、父母月结婚,但一般夫主月和女身月是不宜结婚的。

女命行嫁大利月的口诀是: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合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合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见下列嫁娶利月、妨月表:

注:此表以女方出生年的地支为主,日期为农历。“妨”是克的意思,没有就谈不上克。比如:自由恋爱,没有媒人,就无需考虑媒人的避讳;公公婆婆和父母一样,假如已无公婆或父母,也就不存在对他们“克制”的问题啦!

三是选择日以《婚元通书》为例,结婚吉日的选择须择定“不将”日,取干支比和为不将。什么是“干支比和”呢?

干支比和是指天干与地支藏干五行属性相同。例如正月,月厌在戌,厌对在辰,逆行十二辰,自辛至巽为前为阳,自乾至乙为后为阴。查阅《婚元通书》就会发现,正月适合嫁娶的“阴阳不将日”就有丙子、己卯、辛卯、庚子、丙寅等十二天。当然,虽都是不将日,但要不和男女命“刑冲克害”才能用。例如女命属猴,就不能选择寅日行嫁,因为“寅申相冲”;如鼠年出生,就不能用午日和未日,因为“子午相冲,子未相害”;还有“亥日不嫁娶”,不犯“当梁、勾绞星”等名目繁多的禁忌。

这些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东西,即是算命先生看日子的所谓依据,也是故弄玄虚,忽悠他人的赚钱工具。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有何依据和科学道理,大多数人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四是选择时结婚日子确定之后,就是选择过门的时辰。关于吉时吉方的查询比较简单。

参见诸日吉时表

古人认为:黄道吉日吉时迎娶过门,宜选择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黄道吉时。如果无表可查,其口诀是:子午青龙临申地,丑未青龙戌上寻,寅申青龙子位居,卯酉青龙定在寅,辰戌青龙辰为上,巳亥青龙午上存。青龙,即人们所说的“喜神”。

假如寅申日结婚,子时是青龙,丑时是明堂,寅时是天刑,卯时是朱雀,辰时是天匮,巳时是天德,午时是白虎,未时是玉堂,申时是玄武,戌时是司命,亥时是勾陈。命主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选择黄道吉时过门即可。

从以上选择的要求不难看出,嫁娶吉日的选择离不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而八字中的五行生克和变化,蕴育了天地之间的变化;八字五行的相冲相害相刑,对结婚而言是不吉利的;而相生相合,人们认为则是和谐、吉祥、吉利的。

这样的选择,对婚嫁大事有趋利避害的意向,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无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远源流长。婚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地去认识和评价婚嫁文化的历史地位,而不是一味地去否定和人为地割裂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根据“四选择”的原则去择定婚期,可能有很多人在若干年内都没有一天可以谈论嫁娶。除了所谓的“黄道吉日”之外,还有诸如“黑道日、伏断日、阴阳差错日、重丧日、十恶大败日”等等的凶年凶月凶日凶时不适合嫁娶。

这种荒堂的、自己欺人的腐朽文化必须摒弃。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一个婚期的选择上;也不能把它归结于冥冥之中的所谓天意和命运。而应该以追求婚姻幸福和自由的进取精神,取坦然面对世俗的偏见,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明日是寅月最后一天,火卯不生,别忘了“三做三不做”,分别指啥

在季节的交替之中,任何一种力量到达顶点之时,也就是另一种力量初生的开始。春分是木气的顶点,也是木气减弱的开始,随着木气的减弱,火气就开始孕育了。夏至是火气的顶点,也是火气减弱的开始,随着火气的减弱,木气开始孕育。

秋分是金气的顶点,也是金气减弱的开始,随着金气的减弱,冬水开始孕育。冬至是冬水的顶点,也是冬水减弱的开始,随着冬水的减弱,木气开始孕育。木为少阳,生于冬至,金为少阴,生于夏至,所以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春分位于卯月之中,夏至位于午月之中,秋分位于酉月之中,冬至位于子月之中。所以木生于子,火生于卯,金生于午,水生于酉,于是“子午卯酉”就是五行的顶点,也是另一种五行初生的开始。

任何一种力量的初生,都是阴和阳交感的产物,于是“子午卯酉”就是五行的沐浴之地,咸池之位。子水生木,子就是木的咸池,也就是亥卯未的咸池,于是亥卯未月的子日,就为咸池之日。酉金生水,酉就是水的咸池,因此申子辰月的酉日,就为咸池之日。

卯木生火,卯就是火的咸池,寅午戌三合火,于是寅午戌月的卯日,就为咸池之日。所谓咸池,也就是天上的水池子,为五行沐浴之地,万物的暗昧之时,也就是桃花。日出扶桑,入于咸池,于是咸池就是太阳的沐浴之地。

沐浴之地为水,太阳为火,水火相交,也就是阴和阳的交融,主感情之事。明日正月二十四,是寅月的最后一天,是丙寅月的丁卯日。卯木生火,寅午戌三合火,那么寅月的卯日就为咸池之日。

既然卯木生火,卯就是火气之母,火为卯木之子。母在上,子在下,母为子的源头,若上下颠倒,就变成了绝烟火之日。于是寅午戌月的火卯,申子辰月的水酉,亥卯未月的木子,巳酉丑月的金午,就为绝烟火之日。

书云:绝烟火为大时,乃将军之象,大败之意,五行到此而败绝,为极凶之神。造葬,移徙,进新宅,结婚嫁娶均忌之。寅午戌月的火卯绝烟火,火卯就是丁卯,明日是寅月的丁卯日,就是绝烟火之日。

所谓绝烟火,也就是只有感情,而没有结果的交往,为两气相合而不能繁衍生息的日子。结婚嫁娶,本身就是男人和女人组合成一个新家庭,也就是阴和阳相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图,是繁衍生息的开始。若只合而不生,是难以长久的。

因此绝烟火之日,不宜嫁娶,不宜同房,不入新宅等。明日是寅月的丁卯日,寅月以子日起青龙,卯日就为朱雀之日,朱雀属火,火气强旺,则容易争吵。寅月建寅,卯日为除,乃除旧迎新之意,所以明日宜扫尘除晦,迎接卯月的到来。

卯是木气的顶点,丁就是木气发泄的出口,于是丁卯就为卯木生火之象。如果丁火被压制,则木气无处发泄,从而堵塞成疾。丁火为心,也是人口,心火宣泄的出口在于头,所以:丁不剃头,头主生疮。

明日是今年寅月的最后一天,为丁卯绝烟火之日,朱雀所在,咸池大败,不嫁娶,不同房,不剃头,不争吵等,特别是情侣之间,不宜争吵。可扫尘除晦,祛病祈福,求嗣拆卸等。火卯之日,最该平心静气,少思少怒,梳头泡脚,以疏通自身之气场。